近日,海关总署发布2025年4月外贸数据。以美元计价,我国出口同比增长8.1%,保持稳健增长;进口同比下降0.2%,降幅收窄;贸易顺差961.8亿美元,同比增长33.6%。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复杂形势下,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增长潜力。凭借持续提升的制造业竞争实力和多元化的市场布局,中国有条件抵御外部冲击,彰显出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首先,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对外贸发展形成关键支撑。数据显示,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保持稳健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偏弱。4月份机电产品出口1905.8亿美元,增势稳健。具体产品中,集成电路、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通用设备、液晶平板显示模组、船舶等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出口增长势头较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偏弱,这是影响出口的重要领域之一。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充分说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正在外贸领域加速显现,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在不断提高,同时也为中国外贸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贸易“朋友圈”多元化拓展成效显著。分国别和地区来看,除了对美国进出口减少以外,对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进出口均保持稳定。4月份美国所谓“对等关税”落地,对双边贸易带来较大影响。除了美国以外,中国对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均较为稳健,尤其是对东盟、中西亚国家、拉美、非洲的出口增长快速,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对欧盟、日本的出口均保持稳健增长,表明传统市场持续巩固。中国持续加强与东盟、拉美、中西亚的贸易往来,促进贸易市场更加均衡布局,有效增强了我国外贸的抗风险能力。
再次,外贸新动能正在加速成长。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培育了一批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还带动了大量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为外贸的转型升级注入动力,促进外贸向“新”而行。年初以来,装备制造业产品进出口增长较快,占据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近年来,随着国潮新品的不断推出,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规模逐年增长,占比持续走高,中国外贸正展现出新的活力和竞争力。同时,“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蓬勃发展,为更多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舞台。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贸易创新正重塑着我国外贸的竞争新优势。
展望未来,中国外贸仍有诸多外部挑战需要面对。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等外部因素会给中国外贸带来一定冲击。受美国所谓“对等关税”的影响,当前仍然存在一定的“抢出口”效应。4月份我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采购量指数、原材料指数均下滑,出口预期偏弱。为了应对外需减弱的影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外贸企业提供有力保障。从减税降费到优化营商环境,从加强国际合作到推动贸易便利化,这些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将为中国外贸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综合国际经济形势、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来看,预计我国对外贸易将呈现出分化态势,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提速。一是贸易区域分化。一些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贸易互补性强的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相对稳定,并出现加速发展之势;一些受到全球经济放缓或贸易保护主义冲击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则可能出现贸易增长放缓。二是进出口商品分化。高技术产品、关键零部件等具有较强竞争力,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传统低附加值工业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具有技术储备实力、拥有国际竞争力、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企业,全球化布局步伐可能加快;较为依赖外部市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也应积极转型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