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9日),上海电机学院发布“AI+卓越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作为上海市教委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单位,上海电机学院明确,到2027年,建成1个全校性的智课一体化平台、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完成15个专业AI化升级,重塑100门数智课程,每年立项100个AI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量化目标。
校方介绍,行动计划将紧密对接临港智能制造业需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分步推进专业数字化改造,提出“增设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交叉专业,机器人工程、新能源汽车等现有专业将增加‘人工智能+’专业方向,构建‘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特色专业群,打造5个‘人工智能+X’微专业”等举措,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深度协同。
课程体系方面,将构建分层级、立体化的“AI+课程体系”。其中,底层基础层开设《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等通识课程;中间提升层推动AI技术融入各专业核心课;顶层拓展层开发“AI+机械制造”跨专业衍生课程。此外,学校计划新编20本数字教材,并选树20个AI工程应用典型案例,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前沿同步。
上海电机学院还将搭建校级数智课程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新增60间智慧教室,引入AI助教、助学、助评系统。AI助学能为学生提供智能问答、实时交互式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支持;AI助评则通过精准教学评价,帮助教师精准调整教学策略。
实践教学环节上,学校将建设AI赋能的智能实验实训平台和产教融合实践基地,设计跨学科的AI实践项目,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每年立项100个AI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等AI相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以赛促学。
教学管理方面,上海电机学院将打造“教、学、做、评、管”全流程协同的智课一体化平台,集成智慧教学、智慧考试、课程思政、慕课生成等系统。推进“AI+教学质量管理”,实现实时汇聚课程教学评价、学生作业质量、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等,为教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此外,学校还将开发智能招生宣传平台和AI助手“小D”,提供在线咨询、资源推荐等服务,提升管理效能。
为提升教师队伍AI素养,上海电机学院同步发布了《上海电机学院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创新“AI大课”培训方案》。学校将面向全体教职工,通过“AI教学创新月”主题活动、创新工作坊等形式,开展全年不断线的“AI大课”培训,确保98%以上教师掌握3类以上AI教学工具,并组建5个校级“AI+教学创新团队”,努力实现“每个专业构建1门结合专业特色的AI专业融合课程,每门课程实现AI赋能教学,每位学生获得AI助学的学习成效”。
“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崭新的教育生态,学校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坚定的决心,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探索智慧教育新路径。”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表示,学校正努力形成具有电机特色的“智慧化教、个性化学、智能化管”育人模式,为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