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首席记者谢惠茜
深圳再放金融“大招”!5月9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深圳证监局发布《深圳市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5-2026年)》。《行动方案》提出,“十五五”期间,力争构建形成适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优质创新资本集聚的高质量资本市场,以一流的创新资本形成机制、一流的标杆企业、一流的行业机构、一流的市场发展生态、一流的风险防控体系,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圳新样本、新实践。
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
构建一流创新资本形成机制
《行动方案》再次重点提及要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指出,要“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20+8“产业及重点领域,持续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鼓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规范发展。推动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引导多层次社会金融资本设立长周期业绩考核、激励约束和容错机制。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创业投资,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企业风险投资(CVC)。完善多元退出机制,积极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支持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并购基金和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
事实上,深圳在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方面已初见成果。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数量1599家,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基金7487只,管理规模1.41万亿元。在创业投资基金发展培育方面,深圳具有领先优势,2024年新增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159只,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截至2024年末,深圳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合计12.36万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二位。
《行动方案》还提出,支持科技企业多元股权融资,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强化债券创新品种运用,精准支持科技创新;营造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金融生态,促进资本要素向科创领域集聚。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培育一流的标杆企业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其质量决定了资本市场的活力和韧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深圳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共584家,其中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424家,居全国第三,占A股上市公司总家数的7.84%;市值近8.61万亿元。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比重近50%,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上市资源持续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
作为上市公司重镇,深圳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动并购重组市场持续活跃上持续加码。《行动方案》提出,要从把好上市入口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推动治理水平提升;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切实增强投资者回报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在把好上市入口关上,《行动方案》要求完善跨部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强化拟上市企业问题线索发现,严厉打击违规代持、异常价格突击入股、利益输送等行为。
《行动方案》还提及要发挥上市公司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整合升级。数据显示,头部公司引领作用确实显著。截至去年,深圳总市值超过五百亿元的境内上市公司22家。头部上市公司比亚迪、工业富联、东鹏饮料、深南电路、汇川技术2024年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民营生力军发展强劲,民营控股上市公司286家,占深圳上市公司比例近七成;2024年三季度整体实现营业收入超1.77万亿元。
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
建设一流的行业机构
在建设一流行业机构,打造一流资本市场生态体系方面,《行动方案》指出,要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做优做强,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引导头部证券公司有序发展境外业务,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国际影响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深圳共有证券公司23家,排名全国第二;公募基金管理公司32家、期货公司1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3107家,均居全国前三。其中,2024年证券公司的资产和营收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此外,深圳头部金融机构加速集聚,管理规模超百亿元的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管理人共27家,居全国第一。
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方面,《行动方案》指出,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塑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股、债市场和产品体系。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塔基”功能,争取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落地。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深圳企业通过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股债直接融资超7000亿元,其中,26家企业通过IPO在境内外融资217.84亿元,深圳企业通过境内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超6500亿元。
在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行动方案》指出,推动深圳证券交易所与香港联合交易所加大互联互通。全力配合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落地,推动金融支持前海、河套、深化改革措施取得新突破,持续深化“跨境理财通”等互联互通机制。
据了解,自“跨境理财通”2.0首批券商试点开闸以来,深圳有5家证券公司入选首批试点,数量居全国第一。在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方面,目前深圳参与沪港通、深港通的A股上市公司增至236家,仅次于北京,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