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随后,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中欧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纷纷发声。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方案》围绕公募基金行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主题,提出了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大力提升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守牢风险底线等方面的政策举措,督促行业机构树牢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恪守“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义义务,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将推动公募基金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综合能力。
重视投资者回报
在多位公募机构“掌门人”看来,《方案》充分贯彻了以投资者利益为先的理念,针对业内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少建设性方案。
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表示,此次改革把业绩是否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情况等直接关系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考核体系,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变。
比如,《方案》指出,基金公司应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适当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刘建平表示,对公司高管而言,基金投资收益指标在考核中的权重不低于50%;对基金经理而言,基金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等产品业绩指标在考核中的权重不低于80%。
刘建平认为,这意味着,基金公司高管和核心员工的薪酬水平将直接挂钩投资者的实际回报,与投资者真正实现“共荣共损”。未来,只有能持续为多数投资者创造良好收益的基金经理,才能获得职业长久发展的通行证。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表示,需系统改革行业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加强长周期业绩考核,同时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薪酬管理制度,着力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防止出现重规模、轻回报的经营倾向,避免片面追求规模,不重视投资者的回报。《方案》有关薪酬的业绩挂钩安排,致力于促进公募机构、持有人的内外部评价趋于统一。
景顺长城基金总经理康乐表示,《方案》提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将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提高到重要地位。相对于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也是判定管理费率浮动的关键因素。强调业绩比较基准,有利于推动公募基金管理人规范业绩比较基准与产品投资策略的匹配,防止基金出现风格漂移。未来基金公司对业绩比较基准也将更加审慎,选择的基准应能代表基金经理长期投资理念、投资策略。
收费模式迎来结构性变革
主动权益基金在收费模式上的变革也是本次公募人士热议的话题之一。
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表示,在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下,充分体现公募基金产品与基金持有人“同甘共苦”的特点。举例来说,如果某位投资者在持有基金A期间,基金A的收益表现符合其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基金公司才能按照正常费率收取管理费;如果基金A的收益表现明显低于其业绩比较基准,基金公司则应下调管理费。通过这一系列改革举措,将扭转基金公司管理费“旱涝保收”现象,进一步解决长期困扰行业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问题。
刘建平表示,此次改革的重大突破之一,当属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的结构性变革。根据《方案》规划,未来浮动费率产品将对标基准表现采取“基准档—降档—升档”差异化收费。管理人的收入与投资者回报深度绑定,超额收益方可换取升档费率,平庸业绩必须降费让利。刘建平认为,这不仅恪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信义义务,更在制度层面建立了市场化筛选机制,驱动行业竞争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收费模式的变革无疑对公募机构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易方达基金表示,在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方面,将持续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推出更多含权中低波动型、资产配置型基金,完善适配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需求的产品谱系,促进权益投资、固定收益投资协调发展。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应用,打造企业级人工智能应用生态。持续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继续实施顾问式客户服务转型,大力开展基金投顾业务,努力实现资产管理和综合财富管理能力双提升。
谈及未来在产品布局方面的规划设想,李一梅表示,未来需推出更多适配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加大中低波动型产品创新力度,研究推出更多与基金业绩挂钩、投资者回报绑定、鼓励长期持有的浮动费率基金产品,不仅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选择,也激励基金经理更好地为投资者获取投资回报。
南方基金总经理杨小松表示,《方案》的落地以及浮动费率机制的探索推广,是促进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和进一步发挥公募基金普惠金融作用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同甘共苦、共同发展、相互成就的利益共同体的有力保障,将为公募基金行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加健康的全新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