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三部门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稳市场稳预期,其中央行宣布推出十项政策措施,包括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和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等。“双降”同时落地,降息节奏略早于市场预期,幅度相对克制,对债市而言,资金宽松对短端利好明确。
我们认为本轮宽货币政策的启动,是基于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双重考量。一方面,国内4月景气指数回落至荣枯线下方,稳增长需求提升,与此同时降准落地有助于配合政府债券发行、缓解银行负债压力。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升至7.2附近,减少了国内总量降息的掣肘。另外,目前中美关税谈判即将开启,为后续预留出更多的政策空间。
首先,对资金面而言,降准降息均利好资金中枢继续下行。一是降准释放了1万亿元流动性,将带动超储率回升,从而缓解大行的负债端压力,大行融出价格有望继续降低。二是逆回购利率下调至1.4%,成为新的资金中枢,即便考虑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维持一定利差,DR007也有望降至1.5%~1.7%区间。从历史经验看,降准落地初期资金中枢通常会快速下探,因此双降对短端利好作用相对明显,长端利率则面临方向有利与空间透支的尴尬。
其次,当前宏观经济呈现“外需承压、内需分化、结构支撑”特征。4月以来,美国“对等关税”大超预期,对全球贸易和我国出口前景形成冲击。4月中国制造业PMI较前值下降1.5个百分点,至49.0%,新出口订单指数明显下降,景气指数出现走弱迹象,是本次“双降”最核心的触发剂。货币政策作为救急工具,在每一轮稳增长中通常先行,本轮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拳”力度不小,是“对等关税”后稳增长政策的“第一枪”。
基本面是决定债市中期走势的关键,中美关税缓和可期、反复难免、协议艰难,5—6月出口大概率继续承压,且房贷利率和存款利率下调会通过比价效应传导至长端,利率下行的大方向依然不变,只是节奏难以预测,关税是最大的波动源。
再次,宽货币落地后,后续还有其他政策工具将陆续落地,财政同样不会缺席。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表示,新型城镇化战略能创造约4万亿元的投资需求,力争6月底前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项目清单。
5月政府债券发行带来的缴款影响或增大,近期“自审自发”地区地方债发行有所加速,5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或攀升至1.68万亿元附近,叠加税期的规模偏大,对资金面的扰动增加,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的流动性,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压力。不过,在资金仍有缺口以及央行不搞“大水漫灌”的情况下,降准落地后其他货币投放渠道或较为克制,也较难带动资金面显著宽松。
最后,海外央行进入降息周期,为国内货币调节打开了空间。今年以来,受美国“对等关税”事件影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增加,资本市场波动加大,欧洲央行两次下调基准利率,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不一,在通胀压力下美联储将进退维谷,5月美联储按兵不动,不过市场普遍认为6 月降息概率较大。
近期人民币汇率显著走强,最新回升至7.22,较4月9日的低点升值超过1.77%,较年初也升值接近1%,货币政策空间加大。二季度,汇率贬值的制约因素基本消除,国内货币放松的空间和弹性显著增加,这种环境有利于债券市场的多头情绪延续,也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市场预期。
近期,围绕特朗普关税政策展开的关税贸易谈判,成为影响全球资产价格变化的主要外生因素。目前中美关税即将开启谈判,其间政策预期大概率出现反复,达成协议的时间点和最终关税税率和范围均存在不确定性。这表明关税对外需的冲击、对整个经济大局的影响还需继续评估,债市的主要逻辑可能从宽货币预期变化逐步转为对基本面的定价。
短期视角来看,“双降”落地打开了资金利率和短债利率下行空间,曲线过平的矛盾将缓解,短端表现将好于长端。短端方面,当前期限利差偏平,或有小幅下行空间;长端对降息定价较为充分,短期有止盈压力。截至5月6日收盘,10年期国债利率为1.62%,30年期国债利率为1.86%,和前期低位较为接近,长债利率可能已隐含20~30bp降息预期。
中期视角来看,债市主线回归基本面后,长债利率破前低的概率在增加。考虑到当前7天政策利率已经降至1.4%,10年期国债利率有望迈向1.5%,30年期与10年期国债利率的利差可能压缩到20bp以内,对应地,30年期国债利率将降至1.7%以下。
后续关注5月20日的LPR报价,如果5年期及以上LPR报价下调幅度大,可能打开长债和超长债交易空间。同时关注权益风险偏好、后续财政发力的影响,基本面条件中期对债市依然有利,债市调整风险可控,利好兑现的调整或是布局机会。(作者单位:中辉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