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周三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央行在会上发布了三大类10项措施,释放稳增长强烈信号。
在周四界面新闻举办的一场直播活动中,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研院院长连平认为,此次央行十项工具组合兼具全面性与针对性,既覆盖货币政策主要手段,又精准对接科创、消费、外贸等领域需求,政策出台时机与力度均较为适宜,有助于应对当前经济复杂形势。
连平指出,当前政策出台既基于前期的充分准备,也受到关税战的推动。从外部冲击来看,4月美国开始对华加征高额关税,我国对外贸易将受到较大冲击,金融市场波动也有所加大,需要及时降准释放更多流动性缓解冲击,稳定市场预期。
“在这种情况下,政策越是早一点推出,对于整个经济全年运行来说,它的积极的作用就会显现的更好一些。”连平说。
他强调,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对经济运行至关重要,政策将产生直接、积极的实质性影响。此次出台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具有综合性、全面性,部分领域还有创新和深化,在时机上较为适宜。
央行此次推出的三大类型货币政策措施包含数量型政策、价格型政策、结构型政策。连平指出,此次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使平均准备金率降至6.2%,处于全球中等偏高水平,符合市场预期且未来仍有调整空间。
他进一步指出,此次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幅度较小,主要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是中美利差仍较显著(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差约200个基点),需防范人民币贬值压力,尤其在关税战背景下;二是前期政策效果尚待消化。
连平表示,本次结构性政策工具涉及面广,综合效应不容小觑。十大政策中,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关的就占了六项,亮点在于推出“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该工具针对性较强,通过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市场参与门槛,助力高风险科创项目融资。
展望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潜在空间,连平认为,年内存款准备金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至少还有2-3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预计今年三季度,为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支持政府债券发行,(央行)可能根据实际需要再次下调准备金率。”
利率方面,连平表示,若美联储在6月或7月如期降息,人民币利率政策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可相机调整以支持国内经济。
对于结构性工具,连平认为,部分工具可能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加码。同时,针对外贸等特定行业面临的困难,央行可能推出专项支持措施,如提供低成本资金等。未来结构性工具的调整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现有工具规模的扩大、支持方向的适度拓展、针对重点领域力度的加强。
他强调,结构性工具的使用需注重适度性和精准性,并非越多越好。政策制定需权衡各方影响,避免产生新的结构性失衡。总体而言,本次提出的框架已较为明确,未来调整将以局部优化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政策出台恰逢中美经贸关系出现缓和之际。外交部周三发布消息称,何立峰副总理将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
连平表示,中美关税战绝非短时间内能够解决,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美方采取极限施压手段,并辅以各种方式吸引中方进入谈判,这既是其策略,也反映出其无奈。美方在制定策略时可能未充分考虑中方态度的强硬,导致其从主动逐渐转为被动。而中方应通过自身实力,如强大的经济基础、完整的产业链和工业体系等,将被动转为主动。
他进一步指出,从经济实力来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工业国和制造业国,制造业规模远超美德日英法等国之和。同时,中国产业链齐全,工业部门体系完善,是全球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此外,中国还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因此,在关税战中,中国完全有能力进行强有力的应对和反制。在未来的谈判过程中,凭借这样的底气和信心,中国可以不断争取主动,确保自身利益在关税战中最终实现最大化。”连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