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8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获悉,一批民营经济促进法配套制度机制正在加快推进,涉及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2025年5月20日施行。记者了解到,在立法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前谋划、同步开展了相关制度的“立改废释”。一批配套制度机制已经出台,如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保障中小企业账款支付条例、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等。还有一批正在加快推进。同时,不少地方也在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推动法律实施,重点在五个方面下功夫,包括破除障碍,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治理拖欠,解决民营企业账款支付问题;依法保护合法权益,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落实纾困政策,解决企业获得感不强的问题;加强政企沟通,解决企业合理诉求等。
其中,在破除准入壁垒方面,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进一步缩短;开展为期半年的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清理整治工作结束后将转为常态化机制;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招标投标。郑备介绍,今年1-4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1亿元以下的项目,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超过80%。
此外,记者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正在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已在核电、铁路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目前有的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已经达到20%,工业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领域支持民营企业的资金占比超过80%。
“今年还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同时,将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资布局,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平等使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积极参与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的创新与建设。”郑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