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个重要着力点,近期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抓紧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组管理办法,稳步推出一系列对外开放的务实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认为,这一系列即将出台的改革举措,既回应了资本市场如何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诉求,又前瞻性地布局了资本市场的改革路径,是对“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落实,能够在强化市场信心的同时,实现资本市场本身功能的拓展,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在市场运行上体现“稳”
风平浪静好行船。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是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部门通过降准等措施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拓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等方式,给市场带来真金白银的支持,向投资者注入实实在在的信心。
这是自去年9月24日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形成的聚合力稳定资本市场的默契,中央汇金公司在前增持指数基金+央行在后提供流动性支持,这一搭配模式在过往多次被验证是应对资本市场短期超调最有力的有效模式之一。
未来这一模式将会持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在必要时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向其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吴清表示,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健全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长效机制,更好发挥市场各参与方的稳市功能。
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工具在此次迎来了优化,包括将两项工具总额度8000亿元合并使用,参与互换便利机构的范围由首批20家券商基金扩大到40家的备选机构池等。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认为,这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具有逆周期调节属性,给市场起到了兜底的作用,政策的优化有利于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提高资金的获取能力,也提高了这两项结构性货币工具的便利性和灵活性,有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强化市场功能上体现“进”
在全球技术竞争加剧与中国经济结构升级的背景下,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个重要着力点,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
当前,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正在双向赋能,自新“国九条”发布以来,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证监会相继出台“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以及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意见等举措,健全资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体系。
未来,改革举措将进一步完善优化。吴清指出,近期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择机会发布,在市场层次、审核机制、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同时尽快推动典型案例落地。
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建议,出台新质生产力企业认定标准,加快构建科学评估与风控体系,健全差异化上市条件,优化发行上市审核流程,吸引优质科技企业上市,构建适配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的监管框架,全面推行“两强两严”的监管新模式,加快完善注册制配套监管机制,形成稳固的“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
在并购重组方面,证监会将抓紧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管指引,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
实际上,自去年9月以来,在“并购六条”的政策引导下,并购重组市场被激活。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A股市场今年以来的重大资产重组案例数量为476起,较去年同期呈现显著增长,聚焦经济主战场和科技前沿领域的并购占比大幅上升,新兴产业领域的并购重组则加速了技术创新与资本融合。
田轩表示,在并购重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下,2025年上市公司、投行、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等市场参与者参与并购活动积极性将进一步提升,并购重组市场将持续活跃。
对外开放不停步
对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吴清提出了四方面举措,包括持续扩大机构开放、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不断深化市场开放、加强双多边跨境监管合作等。
受益于长期以来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政策,不少外资机构今年以来纷纷上调中国股票评级,密集调研A股上市公司,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资产。外资通过QFII、沪深股通等形式持有A股流通市值稳定在3万亿元左右。
赵锡军表示,中国的资本市场通过“内部稳定”和“对外开放”两方面发力,为境内外的投资者提供了稳定、可预期投资场所,随着更多的对外开放举措落地,资本市场将吸引更多外资机构的目光,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良好生态将加速形成。
一位外资机构负责人指出,希望能进一步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完善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丰富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产品供给,加快外资机构在华展业的审核速度,加强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建设,塑造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