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其中一大亮点是在发行主体上新增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政策风起,各大发行主体积极响应。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以及多家证券公司纷纷公告发行计划。另据交易商协会数据,截至5月8日,已有36家企业公告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合计210亿元;14家企业开展注册申报,注册规模合计180亿元。24家股权投资机构注册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预计总体规模近100亿元。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7日下午,市场机构纷纷通过邮件、电话、线上渠道咨询科创债业务,上交所“三开门”服务热线十分火爆。在上交所政策解读下,不少市场机构表示,最新政策进一步提高了科创债融资吸引力,将着手准备新制度下科创债发行工作。
“抢滩”发行科创债
多家金融机构、创投公司、科技型企业火速披露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计划。
金融机构方面,国家开发银行计划发行不超过2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工商银行基本发行规模100亿元,超额发行不超过100亿元;兴业银行拟发行金额为100亿元。
券商也在积极响应。上交所和深交所官网显示,5月8日,多家证券公司已公告拟发行总额不超过177亿元科创债。
其中,平安证券拟发行不超过10亿元、国联民生证券10亿元、银河证券20亿元、中信证券20亿元、中信建投10亿元、招商证券50亿元、国泰海通20亿元、华泰证券7亿元、东方证券10亿元、华福证券5亿元、申万宏源证券10亿元、长城证券5亿元。另外,记者了解到,还有东吴证券等多家券商已提交了相关申请,但尚未披露。
创投机构方面,元禾控股、鲁信创投、金合盛等14家股权投资机构公告发行,预计发行规模60亿元;君联资本、启明创投、东方富海、毅达资本、金雨茂物、泰达科投、中科创星等10家股权投资机构进入注册通道,其中7家为民营企业。
“金融机构纳入科创债发行主体范围将推动科创债市场进一步扩容,增强贷、债、股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联动性,拓宽科创债产品边界,全面提升市场活力。”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董事高慧珂对记者表示。
支持科技创新业务发展
从发行资金用途看,银行等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均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业务的发展。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公告,募集资金主要投放于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型企业,以及支持科创企业日常经营周转。
国泰海通表示,本期债券募集资金的70%将通过股权、债券、基金投资等形式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方面的创业投资基金或政府出资产业基金以及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等。
记者注意到,除了直接投资科创领域,有的券商还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科创的做市承销等业务。招商证券在科创债募集说明书中表示,拟使用25亿元的额度用于科技创新类债券、ETF及其他公募基金的做市及风险对冲服务业务,科技创新类证券承销业务等。
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则将精准用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科技创新领域的基金出资和股权投资,为该领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性资金支持。
强化对科技企业金融支持
从过往数据上看,科创债具有融资利率相对较低、发行期限较长等优势。高慧珂提供给证券时报记者的数据显示,2024年,科创债券发行规模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59%。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科创债券已累计发行2.5万亿元,存量余额达1.8万亿元。发行主体以传统行业、信用资质较好的国企为主。
“发行成本方面,以5年期AAA级科创公司债为例,2024年科创债月均发行利率在多数月份低于普通公司债发行利率,显示了长期限科创债的‘抑价’效应。”高慧珂表示。
据记者了解,上交所科创债发行期限以3~10年中长期为主,中长期科创债发行规模占国内各债券市场科创类债券发行总规模的比重约60%。
在此基础上,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券商等金融机构发行科创债,可以进一步加大对于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
“将券商等金融机构纳入科创债发行主体范围是推动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券商等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有助于其筹集资金支持科创领域业务。金融机构具有投融资服务专业优势,有助于推动资金向科技创新领域高效聚集,实现金融与产业的深度协同。”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潘姝月对记者表示,券商还可以依托投行业务优势,设计股债联动、并购融资等创新工具,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