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研究机构称,以欧洲为代表的海外稀土价格大幅上涨,贸易商惜售情绪浓厚。
国际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评估机构阿格斯5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阿格斯99.5%含量氧化镝的欧洲月度评估价从一个月前的250美元/公斤—310美元/公斤跃升至700美元/公斤—1000美元/公斤。99.99%含量的氧化铽欧洲到岸价格从4月初的930美元/千克—1000美元/千克上涨到2000美元/千克—4000美元/千克。氧化镝、氧化铽的涨幅和价位均为阿格斯2015年启动两款产品价格评估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阿格斯有色金属分析团队负责人表示,本次上涨主要是因为上月初中国对中重稀土开始实施出口管制,海外买家没有办法买到稀土产品,库存见底,恐慌性报价,但真正成交的并不多。
4月4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宣布对钐、钆、铽等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海外稀土价格大涨
阿格斯有色金属分析团队负责人表示,因为中国4月份的稀土出口管制,切断了海外稀土供应,而海外稀土用户库存又比较有限,有很强的补库存需求。
根据去年9月颁布的《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规定,相关物项企业出口需要进行物项用途和用户的申报,一般情况下主管部门在45个工作日内审定,卖家对后期价格上涨有很高预期,选择不报价或者尽量高报价,导致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这种上涨非常罕见,远高于国内市场,并不是因为需求上涨,而是供应减少导致。”该负责人表示。
市场情况较为混乱,一些欧美市场卖家对氧化镝和氧化铽的报价比阿格斯以上评估范围还要高得多,卖家在测试买家愿意支付的价格水平,因此成交量非常少,很难获得一个严谨的价格,需要等待时间进一步来获知价格上涨还是下跌。
该负责人认为,这次管控是史无前例的,也不知道会严重到何种程度。
但就目前看来,欧洲一些贸易商认为将会迎来一个卖方市场,并将这波上涨和中国2012年的稀土价格上涨相比较,市场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据了解,受到出口限制影响的稀土才会出现大幅上涨。阿格斯对欧洲钕、铈和铒的月度价格评估仅出现小幅变动,仍与中国的市场变动密切相关。
该负责人表示,中重稀土中,镝和铽最有代表性,交易量和用量最大,其他的市场规模和用量较小。
欧美市场紧密联动,美国的稀土价格上涨幅度超过欧洲,尤其是钇,美国买家想要获得更多非中国产稀土产品用于其生产需求,而目前几乎没有非中国生产的稀土可用。“美国相比欧洲获取中国稀土难度更大,因此上涨幅度要高于欧洲。”不过目前日本稀土价格并不明朗,日本进口稀土价格主要参照中国FOB(离岸价)价格。
去年9月15日中国宣布对金属锑实施出口管制,海外买家因此疯抢西方市场库存资源,造成欧洲鹿特丹交易价格与中国锑出口价格形成巨大溢价,最高时价差达1倍左右。
去年12月,中国全面禁止向美国出口镓、锗、锑及其他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关键高科技材料,今年4月4日中国又宣布对七类中重稀土相关物质实施出口管制。
这成了本轮欧洲稀土价格大幅上涨的直接原因。
据阿格斯数据,我国镓、稀土氧化物及金属、稀土磁材占全球总供应量90%左右,钨、碲、铋产品占比约80%。
百川盈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全球氧化铽、氧化镝供给的贡献度为98%、99%(含进口矿来源),我国出口铽、镝量是海外产量的9.5倍和8.1倍。
上海钢联稀贵金属资讯部稀土分析师熊文广表示,海外短期内难以出现可靠的替代品,近期国外企业或可能通过消耗库存、材料优化、回收利用和新兴技术缓解供给压力,完全替代品得依赖技术革命,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研发,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较为困难实现。
游资炒作行情难再现
有海外稀土贸易商将本次稀土价格大涨和2010年相对比。当时中国对日本采取稀土临时禁运的措施,还采取了稀土配额制度,限制了稀土出口数量,对日本产业造成严重影响,稀土价格大涨。在这一时间前后,部分稀土价格上涨了超20倍,例如氧化镨钕价格从约3万元/吨涨至最高70万元/吨,还出现了稀土十倍股。2011年北方稀土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00%。
广晟有色工作人员表示,2010年是极端行情,当时国内价格涨得很离谱,更多的是游资参与炒作,尽管没有需求支撑,但是价格依然炒得非常高,对现货和股票的炒作是同步的,当时市场较小,比较容易炒作起来。
2010年国土资源部在稀土等行业的最上游——勘查开采环节,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国部署开展了以稀土为主兼及钨、锡、锑、高铝黏土、萤石等矿种的专项整治行动,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稀土2010年总量指标确定为8.92万吨。当时政府还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还计划建立稀土战略收储中心。政府的目的是减少无序竞争,把稀缺的稀土资源卖上合理的价格。
广晟有色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市场相比当时更为健康,供给端很稳定,不大可能出现当时的炒作基础。
近两年稀土类公司业绩不佳,从2023年开始稀土价格下跌,该工作人员认为是因为缅甸等国的进口矿大幅增加,增加了供给量。此外,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此前表示要去稀土化,导致市场有了看空氛围。目前看马斯克去稀土化不大可能成为现实。
当前对稀土需求有利的是新能源汽车,从2021年开始大幅增长,提升了对稀土需求,渗透率非常高,机器人市场需求也很大,但还没有产业化。
中国市场整体平稳
阿格斯市场分析团队表示,中国市场稀土价格并未有明显波动,需求并未出现大幅上涨,出口管控导致下游磁材行业也面临新的不利因素。“国内和海外不同,国内供应充足,主要受需求影响,国内供应本身就略有过剩,加上需求受出口影响,价格并没有跟随海外。”
“五一”期间,国内稀土主要市场处于休市状态,以急单散单成交为主,整体成交冷清,主要产品维持在“五一”节前价格。据我的钢铁统计,市场氧化镨钕报价41.1万元—41.3万元/吨,镨钕金属报价50.3万元—50.7万元/吨,氧化镨42.8万元—43.2万元/吨,氧化钕42.1万元—42.4万元/吨,氧化镝1590元—1610元/千克,镝铁1550元—1570元/千克,氧化铽6720元—6780元/千克,氧化钆16.2万元—16.4万元/吨。
中国稀土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内部有报价单,会参考市场情况对外报价。
据我的钢铁稀土团队调研,“五一”期间原矿分离企业多数维持正常生产,缅甸矿恢复正常进口,但受成本支撑,矿主有较强烈的惜售情绪,低位成交难度较大,整体产量未有明显变化;金属企业“五一”期间大多正常生产,备库意愿较弱,后续有考虑计划减产10%—20%;下游磁材企业现阶段接单情况普遍反馈较差,多数仍在交付前期订单为主,“五一”期间影响3—5天产量,后续产量计划减少20%—30%。
中科三环工作人员表示,原材料价格短期没有变化,目前是因为出口需要审批,特别是含镝和铽的材料出口可能会受到影响,公司虽然不生产涉军工产品,但是因为产品有可能被用在军工,需要审查最终用户。如果能通过审批,影响就不会太大。
据我的钢铁稀土团队调研发现,贸易企业整体表现更为敏感,节前受部分刚需采购和提前备库影响,稀土主流报价有小幅触底回升迹象,但整体价格走势仍表现较弱,市场多数以谨慎型试探采购为主,实际成交未有明显放量。另外,受原材料成本倒挂影响,分离企业和金属企业利润空间持续压缩,现阶段主要以保证长协生产为主,上游挺价行为和下游谨慎采购形成僵持。
稀土类公司一季度业绩好转
去年稀土类公司大多业绩不佳,主要是因为稀土价格下降,轻稀土方面,2024年氧化镨价格从年初约46万元/吨下降到年底约41.6万元/吨,降幅9.57%;氧化钕价格从年初约45.5万元/吨下降到年底约40.5万元/吨,降幅10.99%;氧化镨钕价格从年初约45万元/吨下降到年底约40万元/吨,降幅11.11%。
中重稀土方面,氧化铽价格从年初约7600元/千克下降到年底约5590元/千克,降幅26.45%;氧化镝价格从年初约255万元/吨下降到年底约161万元/吨,降幅36.86%;镝铁合金价格从年初约245万元/吨下降到年底约157.5万元/吨,降幅35.71%。
不过得益于稀土市场部分产品价格回升,今年一季度稀土类公司业绩有所好转,比如中国稀土营业收入为7.28亿元,同比增长141.32%。
北方稀土一季度营业收入为92.87亿元,同比增长61.19%;归母净利润为4.31亿元,同比增长727.30%。
广晟有色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5.06亿元,同比下降14.05%;归母净利润为4727.12万元,同比增长115.55%。
盛和资源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91亿元,同比增长3.66%;实现扣非净利润1.6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金力永磁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54亿元,同比增长14.2%; 扣非净利润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331%。
尽管一季度实现了业绩好转,但有受访者表示,拉长时间看,今年一季度是正常情况。
稀土类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主要还靠后续需求驱动。上海钢联稀贵金属资讯部稀土分析师熊文广表示,据上海钢联了解,机器人单体用量在2千克—3.5千克左右,新能源汽车单体用量在2千克—4千克左右,近两年在机器人及新能源汽车需求的爆发生长下,已成为了稀土用量的核心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