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密集出台“10+8+3”金融增量政策,回应市场关切。
系列政策在我国外部经济出现诸多新变化时组合推出,出手迅速果断,政策力度大、覆盖面广,极具针对性、前瞻性,有力地提振了市场信心,稳定了社会预期。
总体来看,相关政策通过加码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优化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监管制度,畅通金融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等方式,立体式支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这些增量政策有利于我国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将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维度持续支撑经济稳增长。
从短期看,增量政策有利于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
上述金融增量政策,将进一步释放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消费方面,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的及时出台,有利于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贷款成本,刺激消费需求。大幅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的政策,有利于减轻居民购房压力,稳定楼市预期,促进住房消费。投资方面,总量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从“价”“量”等维度齐发力,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投资需求。比如,对中小企业而言,降准可提升市场流动性,缓解银行惜贷问题,改善融资环境,从而激发投资活力。出口方面,即将制定实施的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也将助力外贸企业稳定经营、拓展市场。
从中期看,增量政策将助力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稳增长的新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一些传统产业增速趋缓,要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势必要进一步激活新兴产业发展潜力,提升其对新发展阶段经济的牵引作用。在此次发布的金融增量政策中,“科技创新”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包括科技创新再贷款、科创债券、科技保险风险分担等政策,一个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正逐步构建。这种“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保险保障”的三维体系,不仅有利于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能够通过风险共担机制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可以预见,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科技创新将从“单点突破”转向“生态繁荣”,新质生产力将驱动经济稳健增长。
从长期看,金融长效机制的完善将为经济稳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一系列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将为宏观经济长期增长提供制度保障。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方面,“健全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长效机制”“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近期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等重磅举措,有利于稳预期并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增强其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和长期性。此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即将推出的八项增量政策,亦从制度建设层面,助力稳楼市稳股市、支持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融资、护航外贸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这些长效机制的完善,将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总之,此次“一行一局一会”发布的增量政策“组合拳”,有“轻重缓急”,既以短期政策对冲外部冲击,又以长效机制培育内生动力,展现出“问题导向”与“系统思维”的统一,彰显了我国宏观政策应对变局的韧性、决心、信心。笔者相信,随着政策效能逐步释放,我国经济有望在“稳市场、稳预期”中夯实回升基础,在“调结构、促转型”中打开增长空间。正如吴清所言:“我们有靠谱的经济发展、靠谱的宏观政策、靠谱的制度保障,这在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为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的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