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个中国品牌日前夕,5月9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的“2025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发布会”(以下简称发布会)在上海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数智升维品牌共振”,希望在当下的数智发展变革中,寻求企业向新创变的品牌升维路径。
成立于1904年,运营有GUCCI美妆、Burberry美妆等品牌的全球知名美妆公司科蒂,近十年来持续发力中国市场。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最激烈的美妆市场之一,科蒂的发展轨迹可以说是外资品牌与中国共同成长的代表案例。在本次发布会上,科蒂中国总经理Mathieu Dufresne将分享国际品牌的“中国化”路径和经验。
如何在华本土化创新?
Mathieu Dufresne是一位在美妆和香水行业深耕超过19年,并拥有丰富国际市场经验的高管。他自2006年加入科蒂以来,曾担任全球旅游零售总监、科蒂法国高端美妆总经理以及高端香水全球负责人。
Mathieu Dufresne认为,科蒂在华本土化发展,已经形成了三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论:第一是寻找品牌精神与本土文化的联结点,第二是建立情绪共鸣,创造体验记忆,第三是借助本土代言人,驱动消费者参与和表达。
在本次发布会上,Mathieu Dufresne将以科蒂在中国举办的多场品牌快闪活动、明星达人“种草”营销、视觉创意设计、本土倡议活动等案例,分享科蒂如何促进国际品牌理念在华深化和落地。
品牌价值已成“硬通货”
记者注意到,当下全球美妆市场的增速,相较过去几年得益于产品定价上调的高增长水平已经有所放缓。不过,香水作为悦己理念、社交价值的表达媒介,在当下环境下跑赢其他美妆品类,呈现出较强的韧性。而科蒂以香水业务占比超60%的销售结构,有望成为获益者。另外,中国这个香水低渗透市场,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科蒂、欧莱雅、雅诗兰黛纷纷加速在中国香水市场的布局,通过引进新品牌、扩大零售网络等方式巩固其市场地位。
与此同时,当下高端美妆在华发展面临不少挑战。国货美妆品牌的崛起、消费观念和结构的改变、旅游零售业务的回落,都对国际高端美妆份额发起冲击。在中国美妆的存量市场,外资品牌借助高端效应“躺赢”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强调性价比的中国消费者面前,科蒂等全球美妆巨头也要放下“身段”,积极参与本土化竞争。
随着存量竞争加剧,品牌价值已从“软实力”转化为“硬通货”。如何放大品牌价值,夯实品牌资产,将是下一个阶段的赛点。美妆行业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开启。在本次发布会上,科蒂的经验,有望为行业提供一份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