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张柳静)市场期待已久的公募基金改革方案正式落地。5月7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守牢风险底线、强化监管执法、促进高质量发展等六方面,提出了25条改革措施。
记者注意到,《方案》重点包括:一是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二是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三是提升行业服务投资者的能力。四是提高公募基金权益投资的规模和稳定性。五是一体推进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
此次改革优化了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率收取模式,对于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适用差异化的管理费率。业绩明显低于比较基准的,须少收管理费。
对此,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分析指出,政策推动基金管理费从固定收费模式向与业绩挂钩的浮动机制转变,打破“旱涝保收”的传统模式,强化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联结。特别是对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管理费率将根据基金在持有期内的业绩相对表现进行分档收取,行业头部机构率先推进,为投资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在考核体系方面,《方案》明确提出以三年以上的长期收益为核心,对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实施“长周期”激励约束,杜绝短期行为诱导的业绩波动。李湛认为,这一机制不仅提高了基金产品的稳定性,也有助于引导长期资金合理入市,服务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在服务能力方面,《方案》要求基金公司加强投研能力建设,优化投研资源配置。同时,政策提出构建机构投资者直销平台和《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的出台,进一步提升服务中长期资金和养老金投资的效率。
在产品结构上,《方案》大力支持权益类基金扩容与创新。通过设立快速注册机制、鼓励指数化和主题化投资、推动基金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等方式,为权益投资赋能,进一步夯实其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居民资产配置中的作用。
最后,《方案》还从风控、合规、公司治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系统提升行业稳定性和自律水平,包括完善基金经理跟投机制、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改革独立董事制度等,为行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李湛认为,《方案》以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在机制创新与监管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推动基金行业在服务国家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与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之间形成新平衡。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地,公募基金将更好地发挥连接居民财富与实体经济的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