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把手安全问题愈发引起重视。5月8日,工信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根据标准化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将申请立项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予以公示,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7日。
上述文件提及,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市场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以下问题: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夹手等,潜在逃生、救援风险。这些问题带来了潜在的逃生与救援风险。如: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断电现象,使电动式外门把手、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无明显、统一标志,增加紧急情况下的操作难度。
文件提到,从救援逃生角度,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从而进行救援及逃生活动;保证翻滚、坠落事故中,能够防止门把手的误作用,从而降低乘员跌落风险;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从而降低乘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
文件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文件适用于M1类、N1类汽车和多用途货车的车门把手,其他车辆车门把手参照执行。
近年来,隐藏式门把手在交通碰撞事故中频频出现无法打开的情况,成为舆论焦点。此前,第一财经已就该类问题报道《小米SU7高速碰撞事故:是什么困住了3条生命》《问界M7碰撞后起火,车门为何无法打开?》等,引起各方关注。
目前,车企为在外观造型上吸引客流,对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各出奇招,比如特斯拉门把手隐藏在车身内,小米SU7则采用的是半隐藏式门把手,蔚来的门把手能够主动弹出。根据上述几家车企研发人员提供的信息,为了保障事故出现后的人员安全,上述采用隐藏式门把手的新能源车型均会在车内配置应急拉手,但在碰撞等事故发生时,由于事故现场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车内人员有可能无法及时找到应急拉手进行自救。
特斯拉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各家车企的隐藏式门把手、应急开关的形式、位置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导致路人难以掌握开门方法。”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近日的一场直播中谈到隐藏式门把手的话题,他认为,隐藏式门把手有几个缺点,包括重量大、密封性差、噪音大。“隐藏式门把手都要用电来驱动,一旦缺电的时候、碰撞的时候,它打不开。”魏建军表示,隐藏式门把手唯一的作用就是风阻确实有可能减少了一点,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另一家车企研发总监认为,隐藏式门把手的影响存在争议,最主要功能是外形好看,部分研究认为该设计对风阻系数的优化仅约0.001Cd~0.003Cd,实际用户感知极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