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08 19:31:00 股吧网页版
壹快评丨很多“集中开工”,背后是一场形式主义的表演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李攻

  4月27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包括北方某省的一些地方在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中盲目攀比,数据不实问题。

  5月8日,人民日报评论版又以文章摘编的形式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

  根据通报,近年来,该省一些地方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中,多个项目反复开工。某市高新区2025年春季集中开工的35个项目中有6个为重复项目,个别县区单个项目反复开工3次。还有的县级市项目集中签约名不副实,实际落地率严重偏低。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和企业对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反应比较强烈。

  集中开工、集中签约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官方的出发点为了鼓舞士气、提高项目引进工作的精气神。但很多集中开工、集中签约更多是出于彰显政绩的需要,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演。

  许多集中开工仪式看起来热热闹闹: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推土机高昂向天、红地毯铺就、地方领导按部就班。在这样的场合,项目投资没有几十亿元都难以拿出手。但集中开工之后,具体哪些项目真正开工了,投资是否真正落实,往往没有下文,“演出”完毕也就各归其位。

  这些项目真的需要集中开工吗?实际上每个项目进展各有不同,有的已经开工了;有的在论证阶段;还有的八字一撇还在划,为了凑数目,也被“集中”了。这中间有多少真正开工的项目,其实存疑。

  通报举例说,该省某区某项目申报投资额近90亿元,但两年来仅投入500万元完成场地平整;某县某项目两次纳入集中开工并申报投资额70多亿元,但目前仍处于前期研究论证中。

  开工现场的布置也花费不少。有的开工仪式会场仅租用电子屏等设备就高达20多万元。但对有的地方领导来说,集中开工是向上级领导展示本地成绩的重要机会,“这笔钱应该花,也必须花”。

  这种现象在集中签约中同样存在。很多集中签约的项目,手续都走完了,合同早就签了;还有的项目仅仅属于投资意向,反正投资意向对投资方没有约束力,卖个人情也就签了。实际签约项目有多少水分可想而知。

  之所以会出现此类现象,通报指出:有的脱离实际需要,在政务服务中片面追求硬件设施高端大气,热衷于建系统、搭平台,搞“面子工程”,华而不实、铺张浪费;有的政绩观有偏差,重形式轻实效,为了数据“好听好看”和排名靠前,在项目建设中讲究场面、热衷造势,盲目追求数量甚至虚报夸大。

  笔者认为,前者是后者驱使的结果,归根到底都是形式主义和虚假政绩观使然。只要“面子”不要“里子”,并且不管这个“面子”是否有充分的实绩支持。

  对一些地方领导来说,搞不切实际的集中开工、集中签约已经形成彰显政绩的习惯性方式,这种习惯必须改变。地方发展必须以经得起检验的成效作为最终标准,而不是花里胡哨的表面文章。

  这次中央层面的通报,就是在警示地方领导干部,越是推进重点工作,越要注重克服形式主义,越要克服虚假政绩观。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