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背景下,加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等,被认为是推动城市发展以及稳定楼市的其中一部分重要举措。包括广东省等地,在这一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及相关措施。
据广东省政府官网5月7日发布的信息,广东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措施涵盖实施居民就业增收促进行动,实施居民保障支持、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等多个领域。
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方面,广东提出将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用于资本金政策,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新模式下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2025年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不少于600个,启动2.65万台住宅老旧电梯更新。
分析师认为,提振消费举措中关于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的表述,意味着与房地产相关的政策更多站在提振内需和消费的角度,是基于人们对于美好人居的诉求,将潜在的住房消费需求释放出来。而市场内在的需求以及满足需求过程中所形成的动力,将在客观上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加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不仅能够释放年轻人、新市民的租房买房需求,还可满足老市民的换房需求,这是我国大城市结构性需求中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大部分城市居民住房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新阶段,城中村和危旧房中部分住户居住的舒适性等方面还未得到充分满足,这部分群体有望成为未来住房消费的核心和重要主体。”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
事实上,不仅是广东,河南、上海、重庆等地,近期也就城中村改造工作展开了部署。
河南省发改委3月17日在官网,公布了关于河南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建设宜居韧性城市,报告明确,河南将健全城市更新推进机制,加大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有序实施城镇房屋建筑更新改造和加固工程,加强重点城市保障性住房供给,改造城中村416个、老旧小区1459个,新增保障性住房5.7万套。
而据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官网4月18日公布的信息,闵行区4月16日召开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会。会上,区房管局通报了全区城中村改造总体情况,并部署2025年工作目标任务。
4月28日,重庆市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重庆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关于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方案提出,重庆将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建设,持续推进城中村和城乡危旧房改造。
国联民生证券分析师介绍,2024年10月住建部部长倪虹提出计划通过货币化安置房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后,多地积极响应。
“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能提升居民购房能力,可促进改善需求释放,在专项借款、专项债等资金支持下,预计不少城市将积极推进。”国联民生证券分析师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棚改货币化规模历经5年回落后,由城改、旧改带动的市场效应有多大,再次引发关注。由此,有研究人员就城改与棚改进行了对比,认为城中村改造扩围,并不等同于棚改2.0。
研究人员表示,本轮城改与上轮棚改在规模、资金来源、改造周期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从规模维度观察,方正地产建筑刘清海团队指出,2014年至2018年,政策大力支持棚改货币化安置,并先后明确了3年1800万套与3年1500万套的棚改目标。2014年至2018年这五年间,全国实际执行改住房套数共2912万套。本次城中村改造目标100万套在规模上,与上轮棚改有显著差异。
其表示,根据政府公告,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全国棚改开工2300多万套,完成投资额约7万亿。资金主要有四大来源:政策性金融工具(PSL)、银行贷款、专项债和一般财政支出,四者投放比例约为4:3:2:1。
从资金来源来看,上轮棚改资金来源主要为PSL(抵押补充贷款)和专项债,而本轮城中村改造则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改造周期方面,棚改项目一般规模较小,涉及的利益主体相对单一,因此改造周期较短;而城中村改造单一项目规模更大、涉及利益主体更多,改造周期更长。
方正地产分析师认为,城中村改造城市扩围,虽然在资金来源、规模体量与上一轮棚改有差异,但彰显了高层稳楼市的决心和方向。
“本轮城改与上轮棚改均以去库存为目标,补偿方式均以货币化安置为主,且均覆盖到了三四线城市。因此,本轮城中村改造的扩围,有望带动大量资金和资源向二三线城市流动,推动二三线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从而促使‘止跌回稳’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逐渐扩散。”上述分析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