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衍水
在有着“中华小吃之乡”美誉的三明市沙县区,看似寻常的沙县小吃,不仅是当地美食名片,更是富民兴县的重要支撑。
农行三明分行主动作为、前瞻布局,创新推出《沙县小吃全产业链综合服务方案》,致力于打通从农产品种植、配料供应、食品加工到小吃餐饮的“一二三产”金融堵点。
这份金融服务方案的温度,侯晓松感受得很真切。作为“高砂小巷子拌面”第三代传人,侯晓松经营的这家老店,不仅承载了22年的光阴,更是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守护沙县小吃那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侯晓松一度被发展的瓶颈所困:老旧店面难以匹配日益增长的客流,升级改造面临的资金缺口让他愁眉不展。转机出现在当地农行组织的一场小吃业主座谈会,一款名为“惠农e贷(沙县小吃)”的金融产品让他眼前一亮——审批快、利率低、用款灵活,完美契合小吃业主“短、频、快”的资金需求。
店面升级,不仅是环境的改善,更有利于经营业绩的提升。“这笔贷款帮了我大忙,现在店里又干净又敞亮,顾客吃着也舒服。”侯晓松高兴地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如今,侯晓松的老店年净利润稳稳超过30万元,望着墙上那块写着“沙县小吃技艺传承人”的金字招牌在氤氲的烟火气中熠熠生辉,侯晓松的心里既踏实又满足。
侯晓松的故事是农行三明分行以金融之力精准滴灌小吃产业、助其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体现了该分行“贷动一家店、滋养整条链”的坚定决心与务实行动。
农行三明分行金融服务覆盖小吃产业每个关键环节,构建起全方位支撑体系。
在产业链上游源头,该分行为从事核心配料种植养殖企业和农户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有效缓解农业生产季节性资金流转压力,保障食材供应的稳定与品质。
在产业链中端,针对食品深加工、配料标准化生产等领域的企业,该分行积极推广“智动贷”等普惠金融产品,助其提升生产效能与规模化水平。
在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服务端,该分行除了大力推广“惠农e贷”“富民贷”等适配小微业主需求的信贷工具外,还创新性地将沙县小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纳入“乡村传统技艺工匠三星级乡村振兴人才贷”支持名单。
此外,农行三明分行还将视野投向产业生态的宏观层面,持续加大对沙县小吃文化城、相关文旅融合项目建设的信贷投入,并积极推动智慧支付、线上营销等“智慧场景”建设,强力助推“沙县小吃+文化旅游”跨界融合与影响力拓展,实现产业价值的多元提升。
截至今年3月末,农行三明分行已累计支持小吃产业链客户4100多户,提供的近9.4亿元信贷资金,如同涓涓细流,精准渗透产业链每个毛细血管,有力支撑着这个富民产业持续繁荣与发展。(通讯员吴晓红、温菁菁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