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华为在Pura先锋盛典暨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透露,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首款电脑产品将于5月亮相。这款被称为“鸿蒙电脑”的产品,标志着华为正式将自研操作系统推进到PC端。
推动这一决策的背景有其现实考量。随着微软对华为Windows授权在3月底到期,华为面临PC操作系统“断供”风险,转向自主操作系统成为必然选择。与此同时,国产软件和硬件的生态发展也正呼唤一个更安全、自主的操作系统平台。鸿蒙电脑的出现,回应了这一产业趋势,也为中国PC操作系统市场提供了新的选择。
5月8日,华为在深圳举办鸿蒙电脑技术与生态沟通会,介绍鸿蒙电脑在操作系统和生态方面的新进展。这也是鸿蒙操作系统在电脑端的首次亮相。华为终端BG平板与PC产品线总裁朱懂东表示,鸿蒙电脑历经五年布局,集结10000多名顶尖工程师,联合20多家研究所,积累超2700项核心专利,持续构筑鸿蒙办公新体验。
从2021年鸿蒙电脑原型机开始,华为历时五年打磨,正式推出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鸿蒙电脑,使华为“1+8+N”全场景生态更加完善。从鸿蒙手机、鸿蒙平板,到鸿蒙电脑,朱懂东在会上宣布:“华为智慧办公全新升级为鸿蒙办公,华为终端全面进入鸿蒙时代”。
多端协同与AI加持,重塑PC体验
长期以来,全球桌面操作系统格局高度集中,Windows和macOS几乎主导整个市场。国内许多操作系统虽不断尝试突围,但多数基于Linux内核改造,生态积累和系统体验方面难以与主流系统相比。此次,鸿蒙电脑从内核层全栈自主研发,从0到1构建,搭载了首个面向大众的国产电脑操作系统,试图打破以往的“跟随路线”。
从产业视角来看,自主研发操作系统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探索,也是保障信息安全、支撑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鸿蒙电脑的发布,意味着中国厂商正在推动PC领域的基础软件向深水区前行。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合作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鸿蒙电脑将加速国产自研软件的研发和应用。而面对Windows和macOS的垄断局面,鸿蒙电脑如何突围?万物互联和AI浪潮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遇,有望“后来者居上”。
首先,鸿蒙电脑在系统能力方面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多端协同”。此前,华为在手机、平板等终端已实现分布式能力的应用,此次延伸至PC端,进一步拓展了操作系统在多设备场景下的使用边界。
用户可通过鸿蒙电脑实现手机、平板与电脑之间的键鼠共享、应用接力、文件互传等功能,降低设备切换的操作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基于HarmonyOS的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多个终端可在同一系统架构下协同运行,形成统一的操作体验。在万物互联时代,这种“丝滑”的用户体验实在是太重要了。
其次,在系统设计上,鸿蒙电脑采用微内核架构,具备高度模块化特征。相比传统操作系统,微内核体积更小、运行更稳定,有助于减少安全风险和系统资源占用,提升整体稳定性。
而关键是AI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PC行业进入新一轮洗牌周期。相较于传统操作系统“外挂”式接入AI功能,鸿蒙电脑选择将AI能力嵌入系统底层,深度融合硬件与软件,让AI能力成为系统原生特性,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化的使用体验。
例如,鸿蒙电脑搭载了专属的AI智慧按键,用户在生成会议纪要等任务完成后,系统会通过按键闪烁进行提示,提升交互效率。系统级智能助理“小艺”已全面嵌入操作系统,用户可以通过键盘快捷键、右键菜单、任务栏等多个入口快速调用,进行自然语言指令处理,支持文档生成、内容编辑、会议管理等常用任务,增强系统的智能交互能力。
此外,华为还将AI接口开放给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多款国产应用,如悟空图像、新华妙笔、万兴喵影等,已在鸿蒙平台实现本地AI功能运行,即使在离线环境下也可完成图像处理、视频剪辑、文本生成等操作。这种“端侧AI”模式不仅提升了处理效率,也有利于保护用户隐私。
在交互体验方面,鸿蒙电脑整体设计保持简洁直观,界面结构与用户常见的桌面系统类似,顶部状态栏与底部Dock栏设置清晰,便于快速上手。系统同时兼顾macOS和Windows用户的操作习惯,降低用户迁移门槛。
硬件方面,华为也在推动将自研ARM架构处理器引入鸿蒙电脑产品中,未来有望形成“国产芯+国产OS”的整机解决方案。通过软硬一体化设计,进一步提升系统整体性能与功耗控制能力,为后续多样化应用奠定基础。
生态初步建立,挑战与机遇并存
操作系统的价值,最终仍要回到“生态”二字。无论技术能力多强,如果缺乏足够的应用和用户支持,系统就难以长远发展。鸿蒙电脑在发布之前,鸿蒙系统已经在多个终端形态上积累了一定基础。
会上,来自华为方面的数据显示,鸿蒙系统的设备装机量超过10亿台,开发者超过720万,已有超过2万个应用和服务在华为应用市场上线。得益于“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技术架构,移动端已有应用可较为高效地迁移至电脑端,为鸿蒙电脑早期生态提供支持。
目前,WPS Office、飞书、亿图脑图、中望CAD、美图秀秀等软件已在鸿蒙平台完成适配,部分功能还与系统级AI助手联动使用,如智能生成演示文稿、创建脑图结构等。此外,鸿蒙电脑已支持多种常见外设的接入,包括打印机、显示器、耳机、手写板等,满足用户基本办公需求。
朱懂东表示,鸿蒙电脑已经覆盖了通用办公、设计、创作、金融、理财、影音娱乐、教育、学习、使用工具等多个区域,能够满足基础办公以及核心场景的应用。“鸿蒙应用的开发也在持续加速,开发技术一直在不断前进。”
据介绍,目前头部的150个电脑应用已经全部启动,开发了300多个融合生态,并且已经完成适配,预计今年年底将支持超过2000个融合生态应用,大幅度提升鸿蒙电脑生态的丰富程度。
不过也需看到,PC领域的软件生态构建比移动端复杂得多,特别是在设计类、编程类、专业办公等领域,生态完善还需较长时间的投入和积累。当前来看,鸿蒙电脑更有可能率先在政企市场落地,这一市场对于安全、自主可控要求较高,同时软件种类相对集中,具备较好的替代窗口。
而为了保障用户体验过渡平稳,华为或将采用“兼容+原生”并行策略:通过内置模拟器或兼容层,支持主流Windows应用运行,同时推动开发者逐步推出鸿蒙原生版本应用。这种路径有助于缓解初期生态应用不足的问题,也有助于拉动更多合作伙伴的参与意愿。
展望未来,鸿蒙电脑不仅是一款产品,更是中国操作系统产业的一次集体尝试。它将如何从技术创新走向生态落地,能否真正打开市场空间,还有待时间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为国产电脑操作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变量,也为中国数字产业链的自主可控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值得期待的是,华为宣布,鸿蒙电脑产品发布会将在5月19日14:30召开,“届时将会有重磅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