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臂悬停宣纸上,行云流水写下“浩然正气”——这是位于济宁市邹城市的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的“科技奇观”。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器人具备学习功能,书法老师只需带机器人手臂书写一遍,无需复杂编程,它便能完美还原。不止于此,展厅内,各色机器手臂进行的精密焊接、精确打磨等一系列作业表演令人眼花缭乱,展现出极具冲击力的未来智造图景。
据了解,珞石机器人专注于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系列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平台化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基础,面向工业、商业和医疗等领域,快速为客户提供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的产品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等服务。目前,珞石机器人总部位于邹城,在北京、上海、深圳、济宁、日本东京设有研发中心,拥有6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系统、伺服关节等关键核心技术全国顶尖,新一代柔性协作机器人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产品远销德国、俄罗斯、巴西、泰国等10余个国家,成功进入特斯拉、丰田、富士康、小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生产线。
近年来,邹城市抢抓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重视技术攻关,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和上下游产业对接,实现了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从“制”到“智”的跨越式发展。
该市打造专业产业园区。挂牌成立济宁市机器人产业园,建设标准化车间30万平方米,为入园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检验检测、人才实训等“一站式”服务。园区引进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与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联合打造10个校企实验室,推动205项科技成果共享转化。通过“邹城科创大学科技园”“中信达机电产业园”两大国家级孵化器,形成“研发——孵化——产业化”全链条服务体系,助力企业实现“拎包入住”、轻装上阵,累计孵化达灵医疗、种子智能等机器人企业14家。其中,3家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当地发挥资本撬动作用。设立5亿元规模的新动能产业投资基金,向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13家机器人企业注资,带动4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其中,市场化股权投资珞石机器人1亿元,争取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4亿元,是全国工业机器人领域单笔最大的投资,并撬动社会资本15亿元。组建1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子基金,成功吸引投资10.3亿元的深圳科比特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落地,达产后将实现年营收12亿元,并配套吸引10家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无人机研发、制造、销售全产业链条,成功抢占低空经济发展赛道。
为进一步激发机器人产业活力,邹城市接连承办7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6届山东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赛事期间举办智能制造高峰论坛、机器人技术研讨会等活动,打造了“以赛聚才、以赛促产”的产业生态。另外,邹城市连续2年举办机器人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聚焦机器人上游零部件、中游整机制造、下游系统集成,每年邀请30余名行业专家、120余家国际顶尖企业开展技术对接与项目合作。累计引进机器人领域院士5人、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6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1人。其中,兖煤黑豹公司引进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何满潮院士,联合开发煤矿智能开采机器人,将煤矿开采掘进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有效填补国内智能掘锚护一体机领域空白。
目前,邹城市已集聚机器人企业26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机器人产能达到4万台套,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邹城市机器人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三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邹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林志强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在企业服务、项目建设、平台打造、人才引育等方面协同发力,不断完善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邹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