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评论员胡蓉
金融市场迎来“十箭”齐发的超级大利好!
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大宏观调控强度,实施三大类10项措施,包括降准、降息和其他信贷支持,惠及股市、楼市、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
主要措施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为0%;下调公开市场七天期逆回购利率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等等。
可以说,央行此次出手的广度和力度都十分罕见。十项举措不仅重在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也着眼降低贷款利息成本;重在刺激新增贷款的产生,也针对贷款存量结构的调整,如存量房贷利率也将随着LPR利率下调,有利于降低居民支出成本、为消费释放更多现金流。
10项措施,每一项都构成利好,而央行选择“十箭”齐发,目的就是要发挥出协同与聚合效应,激发更大的效果。放在更大层面看,金融市场十大举措又将与其他政策联手,发挥出更大的协同与聚合效应。
眼下,“以旧换新”政策对推动汽车等大宗消费品的市场销售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再获金融市场的助力,势必让市场更加火热;目前房地产市场在延续回稳走势,市场交易继续改善,贷款利率的下调有利于释放更多家庭刚性住房需求;去年9月以来,股市开启新一轮行情,金融政策的持续支持有利于股市的平稳运行;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点,此番增加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以及对股市的支持,都将让科技创新获得更大发展动力。
当下,关税战冲击将逐步显现,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阴云笼罩。越是此时,越需要增强国内经济发展的确定性。
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5.4%的较快增长,出口、零售、投资等经济指标普遍改善。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 5月1日至5日国内旅游总人次达3.14亿,同比增长6.4%;国内旅游收入1802.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延续这一良好态势十分重要。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市场于此时“十箭”齐发,释放的是强烈的稳增长和提振市场信心的信号。稳定保持中国经济的发展节奏,不仅能更好应对眼前的变局,更是为了坚定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