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方案》提出25条措施,剑指基金公司“旱涝保收”“重规模轻回报”等弊端。
5月7日,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25条措施,剑指基金公司“旱涝保收”“重规模轻回报”等弊端。
《行动方案》明确,业绩明显低于比较基准的,须少收管理费,同时,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挂钩的薪酬管理制度,对产品中长期业绩差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
这些举措均指向基金公司要与投资者“同甘共苦”,督促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等行业机构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打破“旱涝保收” 业绩低于比较基准须少收管理费
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规模持续提升,成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重要渠道。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3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高达32.22万亿元。
但一直以来,基金公司“旱涝保收”“重规模轻回报”的弊端饱受投资者诟病。
此次《行动方案》剑指行业顽疾,推出了诸多举措。比如,《行动方案》称,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如持有期间产品实际业绩表现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在未来一年内,引导管理规模居前的行业头部机构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行动方案》同时提出,强化基金公司、高管与基金经理的强制跟投比例与锁定期要求。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基金公司股东和董事会对公司高管的考核,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这些措施旨在从根本上改变行业“重规模轻回报”的发展模式。其中,浮动管理费将基金公司的收入与投资业绩直接挂钩,建立“优绩优酬”的市场化激励机制,将促使基金管理人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为投资者带来更好收益。同时,强化基金公司、高管与基金经理的强制跟投比例与锁定期要求,即通过“利益捆绑”机制确保管理人与投资者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有效缓解委托代理的问题。
打击“货不对板”、推行长周期考核,提升投资行为稳定性
此外,《行动方案》还引导基金公司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其中,治理基金产品“风格漂移”“货不对板”及发展权益基金成为重点。
《行动方案》提出,对基金公司选用业绩比较基准的行为实施严格监管,切实发挥其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衡量产品业绩、约束投资行为的作用。同时,优化了考核机制,对基金投资收益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其中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朱润康认为,设定清晰的业绩比较基准和长周期考核机制,是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的关键举措。一方面,通过明确每只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强化产品定位与投资策略的一致性,防范风格漂移;另一方面,建立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机制,可引导基金经理投资行为长期化。“这两项措施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基金投资行为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对于权益基金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研究推出更多与基金业绩挂钩、投资者回报绑定、鼓励长期持有的浮动费率基金产品。大力发展各类场内外指数基金,持续丰富符合国家战略和发展导向的主题投资股票指数基金。
官方数据显示,随着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信心整体提升,去年9月以来,我国权益类基金规模已从7万亿元增长到了8.3万亿元。
此外,针对权益基金中的指数基金,《行动方案》还提出了“特别”的政策,即实施ETF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作为公募基金行业的“新宠”,ETF因投资便捷获得投资者青睐,在股票ETF规模提升的同时,全市场ETF规模都增长迅速。截至4月中旬,我国ETF总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距离去年9月底突破3万亿元仅耗时6个多月。
朱润康表示,后续可从几个方面来解决权益市场波动影响投资者信心的问题。首先,加强投资者教育,普及权益投资的长期价值理念和资产配置知识;其次,创新产品供给端,开发更多适合普通投资者的中低波动型产品,并通过浮动费率等机制优化投资成本;最后,推动基金公司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在监管评价体系中突出权益类基金规模的占比和长期业绩导向,形成良性发展生态。
将重塑行业发展格局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针对基民关注的基金服务,《行动方案》也作出了明确要求,即研究创设更加适配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基金产品。同时,启动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正式运行,为机构投资者投资公募基金提供集中式、标准化、自动化的“一站式”数据信息交互服务。
同时,要求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占比、首发产品保有规模及占比、投资者盈亏与持有期限、定投业务规模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督促基金销售机构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保有投资者盈亏情况的考核权重。
业内人士认为,整体来看,《行动方案》有望从四大维度重塑行业发展格局,即促进行业回归“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本源定位;重点培育权益类基金发展生态;增强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全面提升基金公司服务投资者的能力,这些改革举措将对公募基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民生证券研报称,随着《行动方案》的落地实施,公募基金将更加突出以投资人最佳利益为导向,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交银国际研报则称,《行动方案》出台方案重点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推动浮动管理费机制,从而改变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促使基金管理人更加注重投资业绩和投资者利益,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培育进入新阶段。“此举或将加强公募基金行业优胜劣汰机制,提高机构投资者的专业水平和市场影响力,长期有利于股市估值体系的重构和投资者结构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