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时,透露了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将推出8项增量政策,涉及房地产市场、小微民营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等等方面。
其中,“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全力帮扶稳定经营拓展市场”备受市场关注。
融资协调机制“扩围”
李云泽表示,在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背景下,金融监管总局将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从金融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强化金融纾困,将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推动银行加快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确保应贷尽贷、应续尽续。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经营暂时困难的市场主体,“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服务。二是加力稳定出口。优化出口信用保险监管政策,提高承保能力,提供优惠费率,实施快赔预赔,稳定企业接单和出口信心。督促机构做好跨境电商、海外仓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支持发展专属保险,引导银行推出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三是助力扩大内销。强化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融资保障。指导组建“内贸险共保体”,推出专属产品,推动内贸险扩面提额。多措并举支持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为外贸企业拓销路打开空间,助力加快内外贸一体化。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五一”节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外贸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率先推出了“十项举措”,加强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保障。其中,明确要求5月底前对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做到走访对接全覆盖,坚持“一企一行”,确保每家外贸企业至少有1家以上银行跟踪服务,坚持“一企一策”,结合每家外贸企业经营特点,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积极主动规范开展无还本续贷,确保政策“应知尽知”“应续尽续”,对因外部冲击暂时经营困难的外贸企业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来看,外贸企业金融需求主要体现为短期融资需求尤其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流动性需求、跨境结算便利需求、应对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挑战需求以及保障业务模式转型并减少出口依赖脆弱性的综合金融需求。
“在关税冲击下,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好外贸企业的重点,一是保障基本融资需求,尽量不抽贷、不断贷,二是提升跨境结算便利化,优化手段与工具,三是协助外贸企业加强综合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应对短期新型风险的能力,增加避险手段,四是通过信贷+投行的创新服务,引导外贸企业的价值升级,提升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增强外部不可替代性,同时为其适度‘出口转内销’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杨涛表示。
市场“多元化”
对于关税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情况,记者近期在多地进行了一线调研。部分长期做外贸的企业对产品出口持观望态度,并在政府的帮助下积极开拓新市场。
江苏一家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美国通过关税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围堵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就已经将出口关税提升到100%以上。“从市场规模上看,中国市场是全球第一大市场,而美国光伏市场只占到整个市场的10%左右。从当前外贸的形势看,企业出口的市场是需要多元化,去挖掘更多的市场需求。”
该负责人表示,这两年中东及其他地区在进行能源转型,对于光伏的需求在增加,而欧洲也是缺能源的地方,发展新能源有较好的经济效应。“国内市场因为产能结构性的失衡导致了价格倒挂,但是情况也在逐渐好转,旧产能的出清在加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也有部分外贸企业因为市场单一,陷入了暂时性困境。对于这些企业需要政策指导金融机构扶持企业开拓新市场,切忌对企业抽贷、断贷。
一家股份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总行已经针对外贸企业出台了相关政策,并在各地推进落实。按照政策的要求,对于暂时困难的外贸企业不抽贷、不断贷。
日前,光大银行总分行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项下设立了“外贸工作组”,专项推进外贸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尤其是广州分行主动融入当地融资协调机制,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开展“一户一策”精准对接。
而受关税的影响,新一轮的外贸企业出海也出现了新变化。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以前企业出海更多聚焦于跨境并购、投资,而现在企业出海的概念范围更广,包括技术、产业链或商业模式出海;从企业类型看,以前更多是央企、国企出海,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选择出海;从出海目的地看,以前企业大多去欧美等发达国家拓展市场,而现在更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随着企业出海业务扩展至海外,银行的服务也会相应地跟进,满足客户不同的金融需求。”农业银行某分行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