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5月7日讯 2025年的新年致辞中,泉果基金董事总经理、基金经理孙伟写道:“新的一年,我对消费行业整体比较乐观。首先是政策面有了明显转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提振消费作为第一重点,‘两新’持续加力,后续的政策更是值得期待。而传统消费领域的公司经过过去几年的调整,从估值和股息率角度看已经开始有不小的吸引力,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升。”
一如他所预见到的,在外围市场关税博弈的当下,内需消费的韧性愈显重要,政策持续发力提振内需的大方向或更为明确。
孙伟有着14年证券从业经验,8年投资管理经验,于2010年从北京大学本硕毕业即加入资管行业,上手先做周期行业研究员,后来转向消费研究。整整经历6年多的“基本功”锤炼后,走上投资岗位。在消费投资领域的深耕,让他对这个行业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开放式大消费主题基金,孙伟所管理的泉果消费机遇混合发起式(代码:022223,以下简称“泉果消费机遇”)于2024年9月27日成立。孙伟本人、公司高管及公司自购1000万,承诺持有不少于3年,与投资者携手并进。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消费投资范式是否需要发生转变?该投传统消费还是新消费?针对这些问题,孙伟近期接受蓝鲸新闻的采访,分享了他的投研理念、以及对当下市场观点。
提升景气度在投资框架中的权重
蓝鲸新闻:在消费行业深耕多年,面对当下的宏观环境,你怎么看待消费行业的特点?
孙伟:名著《白鲸》的作者梅尔维尔曾说过一句话,“我喜欢一切下沉的人。任何一种鱼都可以浮近水面,而只有大鲸鱼才能下沉到五英里或更深的地方。”
这句话颇为适用近几年的消费行业。从宏观环境而言,虽然消费总量上亮点不多,但当你沉下心去研究,就能找到不少高景气的细分赛道,比如文创、宠物经济、消费出海等。
即便是在传统消费领域,我们也会看到有些行业在慢慢进入“和平之旅”,竞争秩序得到改善。企业之间不通过恶性促销等“内卷”方式争夺市场份额,利润率甚至可以在几年内翻倍提升。
进一步拉长视角来看,消费行业孕育着巨大的机会。大家常常在说“消费降级”,我却认为是消费习惯出现新的变化。比如,年轻人的消费观更加成熟、追求质价比——“可以买贵的,但是不能买贵了”。而这也意味着来自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并不会减少。
此外,中国居民的消费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过去财富成长曲线过于陡峭,需要时间消化,经过代际变化,居民消费会实现质的提升。
最后,从海外经验和目前估值对比,得益于极强的规模效应和稳定的分红回报等特点,消费品行业的股东回报比较有吸引力。
蓝鲸新闻:924大涨后泉果消费机遇成立,在那个时点建仓,会有比较大的挑战吗?
孙伟:产品成立在924市场大涨之后,所以我的建仓相对谨慎。后续市场震荡回调,也给我提供了建仓时机。
在行业配置上,产品以大消费领域作为核心配置方向,具体包括互联网、食饮(酒类、饮料等)、整车、新兴消费赛道(文创等)、消费出海领域等。
在传统消费板块,我会更谨慎。过去我如果认为公司的价值被低估,可能会在左侧买入,越跌越买,等待均值回归,而现在我更倾向于等待景气度提高后,偏右侧买入。
同时,基于景气度原则,除消费行业以外,我也布局了一些先进制造业以及科技领域,比如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以及智能驾驶产业链中具备卡位优势的企业。
蓝鲸新闻:入行以来,你一直坚持价值投资,选股注重低估值和长期持有,现在你的投资理念和方法是否发生了变化?
孙伟:2023年加入泉果基金之后,我有了一段时间可以思考、复盘。我意识到,投资时过度强调终局或长时间维度的判断,胜率往往会下降。
例如,越跌越买底部积累了很多筹码,未来景气度向上或者公司基本面改善,收益就会特别大,但如果看错了,损失也会很大。所以,现在我对于左侧布局会更加谨慎,优先考虑确定性足够强行业、在股价上更有弹性的公司。
现在我的转变是,价值投资的思路不变,提升景气度在投资思路中的权重。因为我认为中国市场拥有很多机会,即便是成熟领域也会不断有创新涌现;而且中国市场规模很大,很多刚起步、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小公司未来都有可能成长为巨头。
在消费行业投资上,我会倾向偏右侧交易,而不像过去在左侧长久等待。因为一旦某种消费趋势形成,或者某公司一旦取得竞争优势,持续性会比较长,消费很适合做趋势投资。
蓝鲸新闻:说到景气度投资,中观景气度其实是很难把握的,那你怎么判断高景气度行业?
孙伟:对于消费行业整体而言,我会比较看重行业空间、景气度、竞争格局、企业家这几个维度。不过重要性排序有变化,过去我们把竞争格局放在第一位,现在把行业空间和景气度放第一位,再看竞争格局和企业家。
我认为景气度重要的筛选指标是,能否形成规模效应。有规模效应的行业会强者恒强,但某家企业跑出来,竞争优势将持续扩大。
现实考察中,我们发现,有一些行业很景气,百花齐放但是跑不出有壁垒的龙头企业,也有些业则是缺乏规模效应的基础。以新消费为例,早年间孵化的批互联消费品牌,现在大多消失了,本质上就是没有建立起规模效应,“亏钱投+吸引流量+未来赚钱”这套互联网打法对于大部分消费品来说逻辑是不成立的。因为消费品公司最核心的就是定价权,通过低价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其品牌定位和消费者认知已经形成,无法通过规模摊薄成本。
所以从景气的角度看,消费领域我会选择规模效应特别强的产业,比如文创领域一些龙头公司。从供应链、到IP设计、到门店规模效应都特别强,这类能形成自己的竞争壁垒和规模效应的企业,就有成长变大的机会。
在具体投资方向上,现阶段我会关注四大机会:一是互联网;二是以文创国潮、宠物、AI+消费(如虚拟现实、智能家居)、银发经济等增量赛道为代表的新兴消费;三是消费出海;四是消费电子。
蓝鲸新闻:当个股估值处于阶段性高点时,你会怎么调整?
孙伟:在投资操作层,我主要遵循以下投资思路:
一方面,估值维度,当个股因短期市场热度极高,过热出现估值溢价时,适当降低持仓比例。这样可提升组合后续操作的舒适度与体验感。同时需警惕拥挤度赛道的调整压,选择处于合理估值区间内的成股。
另一方面,对个股短期业绩数据波动时,需判断其影响因素,是短期扰动还是已趋势拐点。
重视AI+消费投资机会
蓝鲸新闻:从定期报告公布的持仓来看,你很看好港股互联网。作为中国科技资产的恒生科技引领了今年开年的强势反弹之后,自3月中旬开始回调,海外关税冲击又加剧了回调的振幅,那现在怎么看待恒生科技的投资机会?
孙伟:今年年初,港股上涨受到市场关注。在全球资金再平衡的过程中,部分海外资本可能重新分配,寻求新的投资区域。在这一背景下,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提升,主要基于我们在下一代科技产业中的战略地位,而港股市场将成为关键投资入口。
在关税政策的扰动下,恒生科技指数积累的回调压力或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估值吸引力重新显现,目前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区间。同时经历了2018年的贸易冲突后,我们是所有国家中应对关税冲击经验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相信对优质上市公司的实际影响会远小于预期。而一些互联网龙头,公司的回购+分红依然能带来不错的投资回报,这一回报率也有望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维持;同时它们还具备一定的成长性。
长期来看,只要中国经济保持增长,互联网公司的增速大概率会快于经济增速,并且传统互联网巨头在AI时代仍具备优势,是AI领域绕不开的环节。这些拥有流量入口的互联网龙头,凭借庞大的用户数据和资金投入,可以很快在相关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它们在AI领域的投入远超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演进过程中占据优势。
蓝鲸新闻:怎么看待AI产业链的投资机会?AI+消费哪个板块投资机会更多?
孙伟:今年AI产业链我们更关注中下游。上游的算力等板块已经兑现了高增长预期,估值来到历史高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正迅速下降,因此上游产业可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我对此保持谨慎态度。
相对而言,中下游环节,特别是那些竞争壁垒足够高、成长潜力巨大的应用端和平台型公司,我会更加重视并从中挖掘投资机会。
应用端,我们重点关注的是AI+医疗、AI+游戏。
游戏方面,AI尚未真正渗透,AI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程度仍有限。不过未来AI游戏的市场空间极为阔,极有可能出现具有确定性爆发的产品。
AI+医疗方面,前AI在医疗领域的渗透率仍然较低,未来AI技术在医学影像分析、智能辅助诊断等潜力极大,能够有效提升医疗效率。
整体,AI 的发展节奏极快,几乎每周都会有新的技术突破。虽然短期内下游市场的变化尚不明显,但如果拉时间维度年,AI 的进步必然会对下游应带来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