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7日讯 为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于近期推出三项增量政策以促进险资入市,实现“长钱长投”。
一是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二是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三是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调动机构的积极性。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资金具有负债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其特性决定了保险资金投资安全性是基础,期限匹配是要求,收益覆盖是目标。
“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这一举措可以实现双赢。一方面,低利率环境要求保险业坚守长期主义,做好资产负债深度联动;另一方面,保险资金的特性可以助力国家完善逆周期调节机制和跨周期政策设计。”陈辉表示。
国寿资产相关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偿二代二期工程框架下,长股投和部分股票投资市场风险因子相对较高,会消耗更多资本从而导致公司偿付能力下降,成为限制险资入市的影响因素之一,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将为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打开更多空间。
同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国军也指出,资本市场也应加速改革,消除积弊,才能与保险业协同发展。
加大入市稳市力度,拟再批复600亿元险资长期投资试点
自2023年以来,监管部门一直在推动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入市,以支持稳定资本市场。
2024年3月4日,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联合发起的我国首只保险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鸿鹄志远”正式启动投资,总规模为500亿元。
目前,第一批险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500亿元资金全部投资完成,加上第二批的获批金额,我国险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总量已增至1620亿元,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也从2家增至8家。
李云泽介绍,前期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为股市提供了真金白银的增量资金。上个月,金融监管总局又上调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进一步释放投资空间。
为继续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金融监管总局下一步还将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的增量资金。
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看来,保险资金作为重要的长期资本来源之一,积极参与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有助于推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是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言,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例如,在半导体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保险资金以私募基金形式介入,不仅能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还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效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
为促进险资“长钱长投”,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调动机构的积极性。
国寿资产相关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这一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保险公司资本约束。自2023年起,上市险企开始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股票资产需要在FVTPL和FVOCI中二选一。目前上市险企股票投资以FVTPL为主,股市波动对当期净利润影响显著。
而通过配置长股投或高股息(OCI)策略可以适度改善这一问题,但在偿二代二期工程框架下,长股投和部分股票投资市场风险因子相对较高,会消耗更多资本从而导致公司偿付能力下降,成为限制险资入市的影响因素之一,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将为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打开更多空间。
长城人寿资产负债管理部相关人士也表示:“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将缓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压力,有助于释放险资二级市场权益投资潜力,这也是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的一项重要政策。”
大型保险集团资本补充已提上日程,拟多渠道有序补充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
李云泽介绍,当前,银行保险机构各项业务有序开展,主要监管指标均处于健康区间。大型金融机构基本盘稳固,“压舱石”作用明显。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从前4个月看,银行资本充足率、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约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同比上升约10个百分点,行业安全垫持续增厚。
此外,为加快完善监管制度,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出台公司治理、监管评级、消费者保护等各类制度30余项。制定银行业、保险业、资管业等领域高质量发展意见,提高专业化特色化发展能力。引导行业深入推进降本增效,可持续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李云泽在还提及“完善资本补充机制,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正在加快实施,大型保险集团资本补充已经提上日程,各地也正在多渠道有序补充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
陈辉表示:“资本补充是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手段,保险业要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但需要资金,更需要资本。大型保险集团都属于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要进一步补充资本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护航外贸发展,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服务
李云泽介绍,今年前4个月,银行业、保险业通过贷款、债券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新增融资约17万亿元。无还本续贷政策自去年9月扩围以来,累计为中小微企业续贷4.4万亿元,更好满足了企业接续融资需求。
短期出口信用险承保金额同比增长15.3%,为稳外贸提供了有力支持。今年1-4月,保险业赔付约1万亿元,新能源车险承保车辆超过1000万辆。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为人民群众积累的养老、健康保险保障长期准备金已经超过10万亿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国军表示,透过数据可以发现,保险业正自觉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切实发挥了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还将尽快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全力帮扶稳定经营、拓展市场。
陈辉表示,当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个别国家挥舞“关税大棒”。外贸企业除面临传统的外贸风险之外,还面临汇兑限制风险、国际制裁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在此过程中,保险业要结合当前外贸企业风险特征的变化,进一步优化出口信用保险等,以此来帮助外贸企业化解新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