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食糖贸易流向恐将出现重大变化
2025年2月,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开始推出一系列对外加征关税政策。受此因素影响,国内外食糖价格出现波动。我国与美国的食糖贸易往来相对较少,因此国内糖市未受到关税加征的直接冲击,然而国际糖市却受到了以原油为首的大宗商品市场波动、汇率变动以及国际食糖贸易流向改变等多重因素的间接影响。

图为国内外糖价走势

表为美国历年食糖进口情况(单位:万吨)

图为美元兑雷亚尔汇率走势

表为2024年中国输美含糖食品

图为我国食糖进口量(单位:万吨)
A国内外糖价呈现出“内强外弱”的格局
2025年4月初,美国以“贸易对等”为由,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此后,围绕美国新公布的关税政策,争议声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国内外食糖价格走势出现分化。
整体而言,国际糖价受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国内糖价则主要由强劲的基本面因素主导。国内外糖价呈现出“内强外弱”的态势。国内白糖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从5850元/吨一路升至最高6180元/吨,达到去年8月以来的价格高位;广西白糖现货价格也从5950元/吨涨至6200元/吨附近,期货与现货市场形成共振上涨的局面。反观ICE原糖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却从19.5美分/磅下跌至17.5美分/磅。
ICE原糖期货是国际食糖市场的重要价格指标,其价格走势反映了全球食糖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市场预期。在2025年初,ICE原糖期货主力合约价格还处于19.5美分/磅的相对高位。然而,随着美国加征“对等关税”政策的出台,国际食糖市场的形势急转直下。
B美加征关税给国际糖市带来不确定性
改变美国食糖进口格局
美国是全球主要的食糖进口国之一,年进口量约300万吨,食糖进口主要通过关税配额(TRQs)体系以及自贸协定等途径实现;墨西哥、巴西、危地马拉、多米尼加是美国食糖的主要进口来源国。
特朗普政府于3月表示,若加拿大和墨西哥不改变药品等产品的贸易政策,且不采取行动控制非法移民,将对两国征收25%的关税。该项加征关税措施已于4月3日正式生效。
墨西哥凭借《美墨加协定》享有食糖免税配额。根据协定,墨西哥生产的食糖在符合原产地规则的情况下可以享受免税进入美国市场的待遇。作为美国最大的食糖供应国,墨西哥通过该协定获得了重要的贸易优势。美国消耗的食糖约三分之一依赖进口,其中墨西哥是最大的供应来源。若后期美国对原产于墨西哥的食糖加征25%的关税,墨西哥食糖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将大幅下滑,极有可能退出美国市场。
墨西哥食糖退出美国市场后,或转向其他国际市场寻求出路,这将显著增加全球食糖市场的供应压力。与此同时,巴西、泰国等主要食糖出口国可能试图填补美国的进口缺口,但需要承担美国的高额关税成本。这种贸易流向的重新分配将深刻影响全球食糖贸易格局,导致区域性价格波动加剧。然而,上述假设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美国食糖进口政策主要依据《1934年糖法》,其进口配额制度(关税配额制度)旨在平衡国内食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保护国内糖业。配额总量由美国农业部(USDA)设定,配额内食糖可享受低关税或者零关税待遇;配额外关税则较高,且能无限量进入美国市场。全球约有40个国家曾获得过美国的食糖关税配额,持有配额最多的3个国家是多米尼加、巴西和菲律宾。2024年7月25日,美国公布了2025年的食糖关税配额分配情况,多米尼加获得了最大的单一国家配额,为18.93万吨,约占总配额111.72万吨的17%;巴西获得了15.60万吨的配额,约占总配额的14%;菲律宾获得了6.60万吨的配额,约占总配额的6%。
4月3日发布的“对等关税”显示,美国对巴西、危地马拉、多米尼加征收的关税均为10%。虽然最终的关税执行力度仍未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若加征关税政策落地,美国食糖进口的总成本将会显著增加。
加剧大宗商品价格与汇率波动
美国加征关税政策的影响在宏观经济层面体现得更为突出,如体现在油价下跌、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升值以及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升温等诸多方面,这一系列因素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加大。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发布后,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幅度超过7%。受此影响,燃料乙醇价格联动下跌。而燃料乙醇价格下跌刺激巴西糖厂提高甘蔗制糖比,这一变化进而对国际糖价形成压制作用。
此外,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升温以及新兴市场货币升值,在增强国际买家购买力的同时,也降低了巴西糖厂出口食糖的积极性。2024年下半年,巴西雷亚尔大幅贬值,促使糖厂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保操作,进而加剧盘面的抛售压力,最终导致ICE原糖价格在短期内暴跌。但2月以来,巴西雷亚尔兑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在5.6~5.8,对糖价的影响甚微。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加征政策变化频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若后期政策再次出现变化,其对大宗商品市场及汇率的边际影响将会有所减弱。
对全球糖消费产生负面效应
高额关税一方面或使出口国减少糖类产品输美数量,转而将其投向国际其他市场;另一方面还有可能推动美国进口商去寻觅替代供应商,最终导致国际食糖贸易流向出现变化。尽管美国食糖年进口量(约300万吨)在全球食糖年贸易量(6000万吨)中的占比不大,但是“对等关税”对全球贸易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性却极强,其他产业的贸易链与供应链一旦遭遇阻碍、发生扭曲,也会给全球食糖市场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由于食品价格普遍上涨,欧美多国的消费承受巨大的压力。关税战极有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进而对全球糖消费产生负面效应。国际知名食糖贸易商嘉利高表示,2025年一季度全球食糖市场的消费量较前几年显著下滑,且采购需求向后延迟。据此嘉利高预计,2025年全球糖消费呈现零增长态势。
C美加征关税对国内糖市直接影响较弱
中国和美国均为食糖净进口国,因此中美间的食糖贸易较少。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从美国进口的食糖较少。美国从中国进口食糖、糖浆与预混粉等商品的数量同样不多,以风味糖浆为主,2024年的进口量仅为2.62万吨,约占中国同期该类产品出口量的2.89%。由于中美之间的食糖贸易量较少,因此其受到关税加征的直接影响较弱。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单一出口市场。2024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总额达5247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的15%。从含糖食品方面来看,据统计,2024年我国对美出口含糖食品(涉及11个税号)约25万吨。若该部分商品遭受高额关税的直接冲击,在美国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下降,会影响相关食品生产企业的食糖采购用量。
我国是全球主要的食糖消费国之一,每年食糖产消缺口约500万吨,主要依靠进口填补,食糖进口量长期位列世界前三。近10年来,我国食糖自给率水平约为65%,低于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食糖自给率安全水平(70%)。
巴西是我国最为重要的食糖进口来源国,近5年我国从巴西进口的食糖占总食糖进口量的比重超过80%。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累计进口巴西食糖383.24万吨,占食糖总进口量的87.97%;排名2~5位的食糖进口来源国依次为韩国(17.78万吨)、萨尔瓦多(8.18万吨)、尼加拉瓜(7.15万吨)和泰国(7.07万吨)。目前,我国与各主要食糖进口来源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关系稳固,在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尚未出现较大的“脱钩断链”风险。
在国内经济“内循环”方面,1—3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这主要得益于“以旧换新”“国补”等政策刺激了消费的边际增量,有效对冲了部分外部宏观经济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1—3月,我国餐饮收入为14027亿元,增长4.7%;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商品增长14.0%,而穿类商品下降0.1%。上述数据表明,食糖消费具备较强的刚性需求。
从产业链来看,国内蔗渣环保餐具90%以上出口至美国、加拿大、法国等欧美国家,其中广西是国内最大的出口基地,2023年,蔗渣环保餐具产量达15万吨。自2023年起,美国商务部取消了中国蔗渣环保餐具输美的关税优惠,我国相关产品在美国终端零售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下降。若关税税率再度提高,或影响制糖集团的综合盈利水平。
综上所述,2025年,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对国际食糖市场及我国食糖产业的影响呈现多维度特征。短期内,贸易流的重新分配、美元的波动以及原油价格的震荡,会间接影响全球糖价走势。但从长期视角来看,关税政策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将边际减弱,国内外糖价的走势最终仍会回归由基本面因素主导的状态。在此过程中,投资者在提高宏观因素对糖价影响的赋值占比之时,还需密切关注巴西新榨季的生产进度、印度的出口政策,以及食糖净进口国和转口炼糖厂的需求等因素的变化情况。(作者单位: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