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07 07:19:10 股吧网页版
借AI发力 打开“智造”新药大门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日前发布通知,将逐渐取消单克隆抗体等药物申请中的动物试验要求,转而用人工智能(AI)预测模型、类器官及器官芯片等更高效、更贴近人体反应的“新兴替代方法”。

  面对动物实验即将告别历史舞台,中国医药产业准备好了吗?相关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储备情况如何?在近日召开的“FDA新政下,如何用AI提升非临床研究的效率”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我国新药研发领域早已开始借AI发力。

  提升预测准确率

  “AI不仅能够设计分子药物,还能够预测分子药物进入临床的概率及上市可能性。”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裴剑锋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我们持续关注新药研发成功率这一关键问题。”裴剑锋说,新药研发持续时间长,且90%新药会在临床试验阶段宣告失败。他们团队正在研发AI技术,用以预测新药研发长链上各环节成功率,以指导研发人员在“迷宫”中选对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中心研究员王书航介绍,国家癌症中心已设立专门机构,汇集罕见病、肿瘤新靶点、多组学等研究数据,并持续与AI企业、高校团队等合作,开展AI指引下的临床研究,助力更多原创药落地。

  通过靶点发现创新药物是当前新药创制的主要方向之一。如明星靶点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已成为肿瘤治疗药物研发的“灯塔”。“并不是所有的潜在靶点都适合开发药物。如果AI能在立项时预测不同靶点的开发价值,研发者就不会等到进入临床三期才发现药物并没有药效,从而付出巨大的试错成本。”裴剑锋介绍,近年来团队开发出的AI技术,能给出多靶标的最优药物设计方案,助力设计出成药性更高的小分子药物。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赵屹介绍,他们团队自主研发的“深度生成模型PRnet”,基于神经网络架构与生成对抗网络,实现了对药物扰动下基因转录组动态响应的精准预测,在多个疾病模型验证中预测准确率达87%。

  增强原创能力

  “临床试验在新药研发中的时间和费用占比已超70%,却很难给临床阶段的‘决策’提供准确指导。”山东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系主任赵维教授认为,传统临床试验不仅周期长、效率低,最大的问题是准确度较低、疗效预测可靠性不足。例如安全性评估方面,漏报率至少达到15%。

  FDA专员在相关通知中也谈到,替代方法能够降低研发成本和药品价格,更快地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以安全性评估中的关键指标“药物清除”为例,传统方法预测有效率最高65.8%。“我们基于35个医疗机构和大学的研究数据,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将预测有效率提升到94.1%。”赵维说,在阿莫西林、头孢他啶等抗感染药物用于新生儿时,团队用模型预测剂量,临床准确率达到80%。

  我国原创药物研发能力正在增强,但临床前研究有效数据少、安全性剂量爬坡难等成为原创药研发的“隐忧”。“AI等新方法能够对包括安全剂量在内的很多参数进行准确预估,这大大提升了原创药的研发能力。”赵维说。

  除了整体提升新药研发能力,AI还能发现老药的新功能或者“挽救”失败药品。“老药被发现时聚焦一个靶点,但它作用于人体网络,能通过作用于其他靶点展现新疗效,而且老药安全性更好。”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教授唐赟表示,在算法加持下,我国科研团队持续挖掘药物、疾病、靶点的新关联,不断丰富的中国实践正在为盘活现有药物资源提供有效的创新路径。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