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摘要:短期债市或延续震荡,机构建议以短端利率债为基础持仓,适度配置久期品种博弈政策宽松机会,30年国债及7年国开债性价比凸显。美联储降息预期延后至7月,政策转向或依赖金融压力及通胀数据,美债利率下行概率提升。国内上市公司发债回暖,科创债与绿色债成增长主线,政策支持叠加产业升级驱动融资需求扩张,半导体、人工智能及环保领域或迎发行高峰。

数据来源:Choice
1、债市震荡破局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
综合来看短端品种胜率高,如3年内的利率品种,更适合作为5月策略的基础持仓,同时组合中可能仍需保留一定的久期仓位,以防错过降准降息落地后的快牛机会。在久期品种的选择上,活跃券或是更优选择,且当前30年的博弈价值整体高于10年品种。此外对于配置型机构而言,目前7年国开依然倒挂10年国开,无论是票息还是骑乘价值,均较为显著。

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固收首席张继强
近日利率尝试向下寻求空间:其一关税前景仍不明,已进入疲劳期,降温可期、短期达成协议较难;其二政策重在“四稳”,在现有框架政策加快落地为主;其三经济数据即将密集落地,或触发货币政策表态边际变化,而且资金面近日也有改善迹象。基于以上判断,5-6月债市波动或再次放大,利率向下突破的概率略高,可能再次挑战前低。操作上,胜率偏高、赔率一般,交易盘逢调整买入,配置盘按部就班配置,建议3、5年左右的城投债、二永债+长端、超长端地方债、口行农发债为主,高等级主体可适度拉长久期。
浙商证券大固收组长、固收首席覃汉
资金面利空的尽头或是利多,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影响或逐步显现,基本面或重回债市主要矛盾,中美贸易谈判过程或相对曲折,对债市利多大于利空。下一阶段债券市场所面临的宏观环境或更为友好,或有助于打破此前债市横盘震荡的价格区间,长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向下突破的可能性有所提升。
国海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靳毅
要想打破震荡态势,需要宽货币预期、财政政策力度或基本面运行发生明显变化,触发点包括意外降准降息、央行流动性投放与资金面利率波动、货币和财政政策表态变化、通胀和地产等基本面数据超预期。综合来看,短期内债市或维持震荡态势,但考虑到宽货币的必要性仍高,利率下行的大趋势较为确定,建议可逢高配置。
2、美联储的相机抉择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
短期而言,金融市场或是美联储利率决策的主要矛盾。一方面,6月底之前美联储或难获得足够多的基本面数据(尤其是硬数据);另一方面,数据或难以明确指示货币政策的方向。参考历史经验,如果金融压力增强,或强化经济下行风险、弱化通胀上行风险。如果再考虑关税的通胀效应是“临时的”,美联储可能会基于金融市场的表现相机抉择,而非固守“双重使命”。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
五一假期海外市场数据公布虽较为密集,但并未给市场带来过大扰动。仍有韧性的美国“核心GDP”、超预期走强的非农显示当下美国经济并未受到太多关税政策的负面冲击,仍保持“退而不衰”趋势,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延后至7月,叠加出现缓和信号的贸易局势,市场风险偏好修复,美股收复4月2日对等关税前的失地。向前看,我们预期5月8日的FOMC会议料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仍然保持数据依赖的货币政策,5月13日公布的4月CPI同比或持平2.4%,为降息提供更好的充分条件。但若关税并未给Q2美国经济带来显著负面影响,则美联储6月降息难度料更大。
德邦证券海外市场研究组长薛威
白宫与联储博弈缓和,联储释放积极信号概率提升。此次FOMC的重点在于给市场相对积极的信号,以维持4月底以来市场的修复格局,同时也降低了后续被特朗普干扰的可能性。我们认为在联储释放相对积极的信号后,一旦后续经济数据转弱,联储降息的概率也会有所提升。未来一段时间内,10Y美债利率与短端利率都有望向下运行,美股在波动率回落后将进入区间整固阶段,后续经济数据即使转弱,市场冲击也会有所减轻。建议分批布局美股为代表的风险资产,相对于道指、纳指这些大盘指数而言,小盘成长板块或有更大的向上弹性。
3、上市公司发债回暖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
得益于经济复苏带来的融资需求增加和政策支持,2025年上市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有望超过2024年。未来债券发行可能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科技创新领域,科创债的发行规模有望继续扩大;二是绿色领域,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绿色债券的市场需求将增加。
中证鹏元研发部资深研究员张琦
科创债或成为市场主要增长点。科创企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存在较大投资需求,如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相关产业链等。
大公国际工商部分析师管文星
当前科创票据和科创公司债基础制度对发行主体条件和募集资金投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主体标准和募集资金用途多样,从制度来看为发行人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