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高调入局,外卖江湖战火重燃。4月30日,淘宝“小时达”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在50多个城市先行上线,后因市场的热烈反响,于5月2日提前4天全量上线。据饿了么官方披露,截至5月5日20时28分,淘宝闪购日订单已突破1000万单。(5月5日《证券时报》)
正逢“五一”消费旺季,淘宝闪购携饿了么联合入场,再次搅动了近来风波不断的外卖江湖。这次组合入局,也颇有些“神仙打架”的意味。前有京东官宣商家零佣金入驻、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上线外卖“百亿补贴”等举措,后有淘宝闪购推出免单卡和请客卡并将补贴再度升级。可以说,这场“外卖大战”火药味十足,各方唇枪舌剑,令围观者目不暇接。
外卖送餐行业的市场规模不小,但利润不大。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九家主流外卖平台预测净利润率在1.5%—3.3%,其中美团外卖业务净利润率为2.8%。事实上,外卖市场格局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趋于稳定。既然如此,京东和淘宝两大巨头为何选择在此时加入战局?补贴大战这种高度竞争的局面又何以再现?
不管是此前高调喊话竞对平台的京东还是如今悄然入场的淘宝,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两家企业接连入局外卖市场,背后既是行业发展突围的抉择,更有未来竞争的战略考量。
数据显示,2024年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1.64万亿元,同比增长7.2%;用户数5.45亿人,占网民总数的一半。可见,即便外卖本身的利润率低,但其作为高频、刚需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规模大、流量高、活跃度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在传统电商平台面临流量增长放缓瓶颈的当下,平台企业亟须通过高频业务增强用户黏性。以“品质外卖”撕开市场缺口,争夺高频流量入口、激活用户活跃度,或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外卖大战实则也指向电商巨头对新市场的争夺。在电商增速放缓、用户增长见顶的背景下,寻找新的增量空间、拓展即时零售版图,无疑是一大突破口。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即时零售规模增速达26.2%,预计今年市场规模突破1.5万亿元。因此,从商业逻辑上来说,在新市场打破壁垒、寻找“增长第二曲线”也是平台的一种必然选择。
纵观几大平台推出的竞争策略,其究竟是短期的营销手段,还是属于消费者、骑手、商家三方的“共赢”,需要时间来回答。但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在市场竞争的下半场,京东和淘宝不会是最后一位新“玩家”;二是行业竞争的核心不应再是围绕存量市场的争夺,而应向如何升级服务、彰显社会价值等深层维度推进。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将现代社会人的理性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前者关注行为的结果,后者则强调价值、伦理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市场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开拓者,更不能缺少技术价值的守望者。在这场外卖大战中,我们期待企业拿出更多责任和担当,回归品质增值、服务增值的本质,将这场市场竞争导向良性化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