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07 01:04:00 股吧网页版
“五一”假期全国演出市场票房收入21.59亿元 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同比增长超5%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杨翔菲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杨翔菲)中国演出行业协会5月6日发布的《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显示,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和测算,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3.35万场,同比2024年降低2.52%;票房收入21.59亿元,同比增长3.60%;观众人数1031.59万人次,同比增长0.47%。

  围绕精品剧目深度策划专业剧场积极吸引客流

  “五一”假期专业剧场演出涵盖话剧、音乐剧、歌剧、杂技、戏曲等多种类型。国有院团和专业剧场主导的经典剧目演出,持续吸引当地观众和外地游客观演。

  北京人艺上演《风雪夜归人》《情人》《长椅》等多部好戏,天桥剧场连续五天上演原创芭蕾舞剧《红楼梦》,音乐剧《基督山伯爵》中文版则在天桥艺术中心连演8场。在上海,话剧《日出》、音乐剧《扬名立万》分别在上海大剧院和人民大舞台上演,上海越剧院“五一”假期推出的“风·范”纪念越剧宗师范瑞娟诞辰100周年系列演出,AI与戏曲的结合令人惊喜。

  二三线城市专业剧场也十分活跃。舞剧《牡丹亭》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首演,通过对经典IP的创新重构,以激活传统记忆与年轻化叙事,赋予传统艺术更鲜活的传播力。

  “五一”假期,专业剧场演出围绕精品剧目展开深度策划,积极吸引出行客流。例如《牡丹亭》首演期间,苏州同步推出“宠粉计划”,凭演出票根可享文旅消费全域礼遇,覆盖酒店、餐饮、文旅等20余项专属优惠,将剧场艺术与城市体验深度联结。

  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同比增长超5% 音乐节持续下沉

  “五一”假期,全国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到12.12亿元,同比增长5.12%。时代少年团、陶喆、周华健、任贤齐等明星演唱会,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常州太湖湾音乐节、天津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武汉仙人掌音乐节、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等演出项目在一众大型演出项目中热度居高,热门演出目的地呈现“高线城市主导、地域下沉、边界外延”的趋势。

  以武汉为例,同期举办的仙人掌音乐节和汽水音乐节对出行有颇为强大的虹吸效应,演出场馆3公里“酒店+After Party”经济圈出现,仙人掌音乐节演出地为黄陂,凭音乐节门票,黄陂9家景区半价游,票根经济的撬动作用不容小觑。

  各地音乐节特色鲜明,中小城市音乐节崛起,凸显下沉趋势。陕西宝鸡、安徽滁州等地也通过音乐节激活文旅消费,宝鸡推出“银杏音乐节”,安徽滁州“葫芦果音乐节”推出“音乐节+景区”联票优惠,乐迷可凭票游览琅琊山、醉翁亭等景点,进一步拉动假日消费。

  “演唱会/音乐节+文旅”联动模式表现突出,大型现场音乐演出带动酒旅商家关联消费。演出策划制作、项目运营管理、承接举办地以及社交平台等,多方都在积极推进更多探索,让联动更为深入,更有效拉动文旅消费。

  美团平台相关数据显示,与演唱会、音乐节关联的酒旅订单同比上涨近1倍,青岛、银川等城市增长显著。酒旅之外的音乐节衍生消费也显著增长,例如“音乐节应援妆”在美团平台搜索量同比增长179%,“00后”用户占比超30%。

  “演出+”助力城市游旅游演艺票房同比增长超9%

  包括购物中心、商业街区、文化广场、产业园区、文博场馆等在内,多种形式的城市空间被演出内容有效填充,让观众和游客实现从“看景”到“入景”,与城市街区深度接触,不仅深度彰显当地城市文化风貌,更形成引流效应,演出与商圈联动模式激活消费新动能。

  上海亚洲大厦、成都东郊记忆沉浸戏剧空间、梨园会馆、武汉楚河汉街汉秀剧场、深圳南山公园音乐会以及4月底亮相的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商场、商业街区+演艺”通过小剧场、新空间、户外音乐会等带动周边餐饮消费,形成“演前有期待、演中有共鸣、演后有回味”的完整文化消费链条,演艺活动作为纽带推动多业态协同发展。

  在各大景区,“五一”假期丰富的旅游演艺项目让景区的文化体验得以大幅度提升。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大中型旅游演艺项目票房收入6.85亿元,同比增长9.08%;观众人数558.43万人次,同比增长6.11%。

  已具备市场影响力,形成文化IP的旅游演艺项目,今年“五一”也有显著增长。如《上海千古情》单日连演8场,创造了上海大型旅游演艺单日场次、单日游客量新高。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