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上市期货公司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新三板”)挂牌期货公司2024年财报披露结束,53家公司去年的经营情况全部揭晓。整体来看,企业经营稳中有进、韧性较强。
18家公司净利润超亿元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上述53家期货公司去年合计实现净利润近80亿元,相较2023年的75亿元略有增长。
数据显示,上述53家期货公司涵盖了多数头部机构、部分中小型公司。从去年净利润表现来看,多数公司较上一年度有所增长。
具体来看,虽然有18家公司跻身净利润“亿元俱乐部”,但仅有半数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此外,去年净利润在1亿元以内的有29家公司,多数实现同比扭亏或利润增长,例如,宏源有限公司、大越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格林大华期货有限公司、中电投先融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等;另有6家公司去年亏损,例如,红塔期货有限责任公司、华龙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渤海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混沌天成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去年亏损最多的超过了7000万元。
加速布局国际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上述53家期货公司去年盈利水平参差不齐,但多家公司都在积极调整自身业务布局,且已初见成效。例如,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华期货”)此前披露,公司各业务板块协同性进一步提升,境外金融服务业务优势得到凸显,境内外客户权益规模持续提高。
有业内人士表示,去年期货公司面临着短期业绩冲击和长期发展的压力,部分头部公司率先对国际业务和场外衍生品业务进行重点布局且收效明显。
据了解,去年南华期货进一步扩大了清算业务规模并探索经纪业务本地化,推动公司业务规模及客户权益规模持续增长,收入结构获得明显改善。此外,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也披露公告称,2024年,公司境外金融服务业务再创新高。
五矿期货有限公司战略运营管理部、营销管理总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去年,期货公司整体实现多元化发展,期货市场也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品种体系不断健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等特征。具体来看,期货公司场外业务、期现业务、投资业务、国际业务开始崭露头角,一些综合竞争力较强的期货公司也凭借业务模式多元化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国元期货有限公司研究咨询部负责人吴菁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去年期货公司整体发展呈现几方面特征:一是经纪业务竞争加剧,行业分化显现,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二是风险管理业务创新深化,服务实体效能提升,尤其是风险管理子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实现突破性发展,通过含权贸易、基差点价等创新模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的价格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有效助力实体企业稳健经营;三是资管业务逆势扩张,差异化优势凸显;四是头部机构加速国际业务布局,跨境业务成为新的发展引擎,多家上市期货公司的境外业务已成为推动其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
“国际业务受期货公司青睐,主要源于政策支持和市场开放程度提升等因素。”吴菁琛进一步表示,去年境内期货品种对外开放范围持续扩大,不仅吸引了更多境外交易者的参与,“中国价格”全球定价影响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部分头部机构通过构建全球清算网络、拓展跨境综合服务,既满足了中资企业全球化布局的风险管理需求,又形成了差异化竞争突破口。
2024年,随着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市场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例如,原油、铁矿石、PTA等一批商品期货和期权成功引入了境外交易者,40多个期货和期权对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开放,相关品种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中国价格”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上述五矿期货相关人员表示,国际业务正成为部分期货公司的重要布局,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扩大,为期货公司拓展国际业务提供制度保障和机遇。另一方面,布局国际业务显著拓宽了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使其不再局限于本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