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天津5月6日电(记者李亭)天津农商银行最新出炉的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4553亿元,增速6.20%;负债总额4175亿元,增速5.89%;营业收入93.61亿元,增速3.34%;净利润29.46亿元,增速5.98%。经营效益创新高的同时,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率降至1.5%。
作为“农”字头地方法人银行,天津农商银行如何实现资产和经营的稳健增长?如何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如何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记者开展了调查。
做深做细“五篇大文章” 经营效益创新高
稳健增长的背后是该行精准布局、做深做细“五篇大文章”。天津农商银行董事长唐一平表示,该行坚持“差异化经营、特色化服务、标准化流程、专业化团队、高效化运作、数字化赋能”的“六化”经营理念,以“坚守主责主业、聚焦细分领域”为主线,在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领域发挥“主力军”作用,在科技金融、数字金融领域找准细分赛道,持续打造竞争优势,实现业务结构优化提升。
科技金融持续蓄势新质生产力。天津农商银行设立科技特色支行,筹建知识产权与金融协同创新研究院;运用“敏捷小组”+“项目直通车”模式,加快推动重点项目落地。截至2024年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98.87亿元,较上年增加38.73亿元,增速24%。
绿色金融持续赋能绿色转型。2024年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192.12 亿元,较上年增加69.87亿元,增速57%,远超各项贷款增速。记者了解到,该行搭建“绿色+涉农”“绿色+资产盘活”特色金融服务模式;落地天津市首批、本地法人金融机构首笔钢铁行业转型贷款;与河西区政府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绿色金融生态“服务圈”。
普惠金融持续润泽实体经济。该行积极开展“稳存、回归、拓新”三大计划,丰富“小优快灵”产品体系,通过“走千村入万户”“走万户访千企”“走百家市场访千家商户”,确保农商金融活水渗透经济末梢“微循环”。截至2024年末,该行投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8.57亿元,较上年增加32.03亿元,增速9.1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养老金融持续深耕银发经济。通过启动老年友好型银行建设三年行动,建设11家银发特色支行,完成400家网点和900余家服务站适老化改造;创建“银色家园”“吉享人生”产品系列,推广“智慧养老”服务场景等举措,截至2024年末,该行55岁以上客户AUM增幅超过平均增幅3.2个百分点。
数字金融持续激发转型活力。天津农商银行成功投产首款依托大数据技术手段的普惠小微线上化产品“吉祥·微e贷”;创设“吉祥·财税通”“吉祥·物业通”等标准化场景;作为唯一一家金融机构,与天津市教委、市场监管委、供销社及83家市属院校共建“校园食品安全采购追溯平台”。数据显示,该行电子渠道累计交易22594亿元,同比增长6.03%,电子替代率97.32%。
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产业金融、航运金融是天津特色金融业态。在特色金融方面,天津农商银行加大“1+3+4”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力度,重点产业链主办行总体投放综合排名位列法人机构第一;创新推出“吉祥·出口贷”,加强港口贸易、航运运输等重点航运金融领域支持。
为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天津农商银行与政府合作打造“协同+创新”生态圈,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港产城融合等重点领域金融需求,依托“重点项目直通车”机制,高效配置信贷资源,累计支持“十项行动”项目授信324.08亿元。
“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简称“三新”)、“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简称“三量”)是天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抓手。在支持“三新”“三量”方面,天津农商银行积极支持民园西里等城市更新项目落地,着力为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提供金融服务,助力“老字号”企业焕发活力,累计支持“三新”项目授信74.35亿元。打造“资产盘活+乡村振兴”“资产盘活+绿色发展”机制,累计支持盘活存量项目197.12亿元;自身闲置资产盘活率及任务完成率均位居天津市前列。
作为“农”字头法人银行,天津农商银行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更新乡村振兴4.0等系列方案,创新推广“吉祥·种业贷”“津耕贷”“农机换新贷”等特色产品;支持乡村旅游重点片区内项目14个,授信金额超15亿元;建成10家2.0版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品质消费驿站”100家;“银农直连”为天津3156个村集体提供结算服务。截至2024年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301.39亿元,较上年增加41.18亿元,增速15.82%,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全市排名第一。
强化风险管控资产质量连续三年持续向好
从主要监管指标来看,截至2024年末,天津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50%,较上年压降0.16个百分点;不良资产率1.79%,较上年压降0.5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0.31%,较上年提升26.61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74%,高于监管标准4.24个百分点。
“通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扩展风险监测范围,实现监管关注重点指标全覆盖,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均取得历史最好水平。”唐一平说。
从该行的收入构成来看,集团利息净收入占比73.73%;非利息净收入占比26.27%,非利息净收入占比有所提高,收入结构逐步优化。在成本管理方面,该行加强储蓄存款量价平衡管理,一年期及以下低成本存款日均增量占比进一步提高,负债来源稳定性和成本适当性持续提升。
资产质量与收入成本结构的向好带动该行投资回报稳步提升,每股净资产、每股净利润逐年增长。截至2024年末,该行每股净资产4.52元,较上年增长0.4元;每股净收益0.35元,较上年增长0.02元。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天津农商银行继续保持了稳健增长态势,克服资产利率下行等不利因素后,营业收入、拨备前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盈利指标一季度再次实现正增长。其中,营业收入26.72亿元,同比增长0.90亿元,增速3.49%;净利润7.73亿元,同比增长0.52亿元,增速7.26%。
该行行长杨毅表示,2025年将全力抓好“资产结构优化、营业网点零售产能提升、内控合规能力提升、数字金融能力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提升”五大重点项目,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