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旅游市场一片火热。伴随240小时过境免签、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等一系列政策的持续优化,大批海外游客涌入中国,并在多城掀起“嗨购潮”。
国家移民管理局5月6日通报,今年“五一”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保障1089.6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其中,外国人出入境111.5万人次,同比增长43.1%;入境外国人中,适用免签政策入境3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72.7%。
这个假期,不少外国游客选择奔赴中国西南的“消费新磁场”——成都。在春熙路、交子商圈和各大奥特莱斯(以下简称“奥莱”),都有外国游客的身影。《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获悉,自4月27日商务部等6部门通知下调离境退税起退点以来,在成都SKP等商场办理退税的外国游客明显增多,“即买即退”模式让海外游客的购物更便捷,消费更爽快。今年“五一”期间,成都SKP办理的离境退税业务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50%,其中“即买即退”占比41%;外国游客退税金额同比增长400%。
据“成都发布”消息,今年“五一”假期,成都全市离境退税办理量同比增长160%,退税额同比增长121%。外国游客在成都喜欢买什么?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购买力?
“五一”蓉城消费热: 外国游客“嗨购”,成都SKP退税额上涨400%
这个“五一”,来成都游玩消费,成了不少外国游客赴中国的一次“尝鲜”。假期里,成都多个商圈人潮涌动,“买遍蓉城”的热潮,为城市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携程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我国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130%,上海、深圳、北京、成都等城市跻身热门目的地榜单。据“成都发布”消息,2025年“五一”假期,成都全市外籍游客实现倍增,全市离境退税办理量同比增长160%,退税额同比增长121%。据智慧商务平台运行监测,“五一”期间成都全市线上线下消费总额545.3亿元,同比增长13.3%。
“五一”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成都SKP、时代奥莱等商场发现,人群中不乏外国游客。尤其是在成都SKP,因其开设了“即买即退”业务,所以前来购物并办理退税的外国游客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多。一位来自巴黎的游客用生硬的中文向记者笑称:“这里(成都SKP)的‘中国风’设计比一些时尚秀场还惊艳。”
记者获取的权威数据显示,2025年“五一”期间,成都SKP办理的离境退税业务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50%,其中“即买即退”业务占比41%;外国旅客实际退税金额(9%)较去年同期增长400%。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外国游客在成都SKP等商场购买的退税物品主要是首饰、服装和箱包。“成都发布”相关数据亦显示,“五一”假期,成都外籍游客购买的退税商品中,箱包、手表、服装、珠宝首饰等商品占比达91%。
“境外游客的购物热情在成都等地的商圈爆发,反映出政策杠杆撬动需求的能力。国际品牌集中的商圈受益明显,但更深层的逻辑在于,退税优惠降低了游客的消费心理成本,尤其是高单价商品,退税相当于变相打折,直接刺激冲动型消费。”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境外游客给城市带来的不仅是交易额,更重要的是对本地商业生态的反向影响。
“倒逼商家提升国际化服务标准。未来,政策若想持续生效,需将试点城市的经验标准化,比如简化退税流程、增加退税网点,让游客从购物到离境的体验无缝衔接。”朱克力表示。
退税“前移”:激活二次消费专家建议将非遗“塞进”退税清单
4月27日,商务部等6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从“扩商店”“扩消费”“优服务”三个方面提出八项措施,包括扩大退税商店覆盖面、下调离境退税起退点、上调现金退税限额等,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
“降低离境退税门槛的政策调整,是将消费动能直接释放到市场终端的有效手段。”朱克力向记者表示。
“这一模式(即买即退)最大的亮点在于提前了退税环节,将原本设在机场的退税窗口‘前移’至商场,旅客在购物环节就能拿到退税款,可直接用于二次消费,有效提升了消费体验,充分满足境外游客的消费需要。”一家开通了“即买即退”业务的高端商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而今,外国游客离境退税的门槛更低,起退点从500元降至200元,同时,现金退税上限提升至2万元。
上述商场负责人认为,“即买即退”业务在为境外旅客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将进一步提升其所在商场的国际消费吸引力。
在朱克力看来,政策设计虽在短期内能快速拉动消费数据,但从中长期来看,则需要配套服务跟进。“比如,优化多语言导购、提升支付便利性,才能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消费黏性。”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各大商场参与离境退税的商品多为国际品牌。
对此,朱克力向记者指出:“离境退税商品结构长期偏向国际品牌,是由游客购物偏好决定的,但政策有必要主动引导供给侧改革,将中国制造的高科技产品、非遗手工艺品纳入退税目录,能够创造新的消费增量。”
“例如大疆无人机、华为智能设备等科技产品,在国际市场已有认知度,退税政策可进一步放大价格优势;蜀绣、漆器类非遗商品,则能通过游客购买形成文化传播节点。泡泡玛特这类潮玩出海的案例证明,具有文化符号属性的商品更容易突破地域限制。政策介入后,本土企业会更有动力提升产品国际化水平,比如优化包装设计、增加多语言说明书,同时,非遗传承人也能借助退税商品渠道打开市场。长远看,既是对中国制造的价值重估,也是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指标的路径。”朱克力建议道。
闯关“最后一公里”: 离境退税尚待多维升级,打造“消费+文旅”超级入口
“我们希望能尽快加入(即买即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走访时代奥莱时,该商场办理离境退税的相关人员称。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扩容,吸引更多商场的关注。不过,朱克力观察发现,目前,已开展“即买即退”业务的试点商场多为“各自为营”。
“暴露出现行模式在协同机制上的缺失。消费者需要的是跨商圈的便利性,而非单个商场的独家服务。”朱克力告诉记者,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建立区域退税联盟。“例如,由商务部门牵头,打通商圈间的数据接口,让游客在不同商场消费的金额可合并计算退税额度。技术上可通过区块链记录交易信息,既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又保护消费者隐私。”
朱克力还提出了“设计消费激励闭环”等创新建议。“比如,在时代奥莱购物获得的退税积分,能兑换春熙路商圈的餐饮优惠,用利益纽带促进跨商圈流动。这需要政府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比如开放税务系统接口,同时给予商场数据使用规范指引。当商圈从竞争转向共生,游客的消费半径自然扩展,整体客单价和停留时长都会提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四川落地的首个“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成都IFS已有一系列相关“联动”,如其商场楼下就有直通车可抵达双流机场、熊猫基地等,方便游客行程规划。
“离境退税政策升级,需要构建更立体的服务网络。首先,拓展‘即买即退’的物理覆盖范围,除核心商圈外,机场免税店、重点景区商店都应纳入体系,消除消费场景断点。其次,建立弹性商品清单机制,定期收集销售数据与游客反馈,及时纳入新兴品类,例如当下火爆的汉服体验、国潮美妆。”朱克力建议。
此外,朱克力认为,我国的离境退税政策还可从“优化资金流转效率”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对信用良好的外国游客试行离境前电子钱包预退税,减少现金占用压力。“同时,加大国际层面的精准营销,在主要客源地推广中国退税攻略,用短视频呈现购物退税全流程,降低信息不对称。更重要的是,将退税政策与文旅资源深度绑定,比如购买三星堆联名文创可享更高退税率,把购物行为转化为文化体验。这需要税务、文旅、海关等部门数据互通,用政策组合拳打造消费+文旅的超级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