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北交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北交所全部265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2024年,北交所公司经营业绩保持稳定,265家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808.45亿元,平均实现营业收入6.82亿元,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北交所上市公司全年共实现净利润110.30亿元,平均实现净利润4162.18万元,225家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85%。
中小企业凸显韧性
民营经济迸发活力
中小企业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交所中小企业占比八成,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47.80亿元,同比增长6.76%,在营收规模上实现“五连增”,其中20家公司较上市前实现营收或利润翻番,体现了较强的成长潜力。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北交所超过85%的上市公司为民营企业,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19.25亿元,67%的民企营业收入保持增长,26家公司增长30%以上。2024年新上市公司中九成为民营企业,融资金额合计超40亿元,有效支持了企业创新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随着国家“两新”政策加力扩容,消费等行业呈复苏态势,相关产业链公司业绩改善。按照申万行业分类,北交所家用电器、纺织服饰公司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8.99%、14.40%。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的背景下,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提升,相关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3.44%。受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政策驱动,汽车相关行业持续向好,北交所汽车相关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8.75%。
与此同时,化工、光伏等行业受到周期调整和市场供需变化影响,经营业绩出现一定下滑。2024年,北交所基础化工、光伏设备行业公司净利润分别下滑72.93%、43.12%。随着经济形势企稳向好,预计部分公司后续业绩将有所改善。
研发投入保持稳定
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北交所上市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超91亿元,其中六成以上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4家公司研发投入超1亿元。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连续3年增长,2024年研发强度达5.04%,超四成公司研发强度同比增加,41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截至2024年末,北交所公司专利总数达2.69万项,同比增长8.64%,其中发明专利数量近7000项,同比增长21.86%。
高质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有超半数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10家公司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认定,44家获得省市级单项冠军认定。
在证监会的指导下,北交所积极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陆续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及相关指南。本年度已有38家公司单独披露ESG相关报告,较去年增长81%,内容涵盖环境保护、社会贡献、公司治理等方面,成为展现北交所上市公司责任使命、投资价值的重要载体。多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升级和新能源应用,推动企业实现低碳转型。
同时,北交所上市公司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稳就业、惠民生、助振兴等领域持续发力,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重要力量。就业促进方面,2024年北交所上市公司新增就业岗位近6000个,累计创造就业岗位17.05万个,较2023年增长3.6%。惠民生、助振兴方面,北交所公司通过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产业链升级。
分红回购传递发展信心
投资者关系管理持续加强
北交所上市公司积极响应新“国九条”要求,持续以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2024年报披露期间,超九成盈利公司披露分红预案,叠加中期分红,2024年共计分红金额59.68亿元,占上市公司净利润的43%。其中超三成公司分红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超过50%,32家公司一年多次分红。回购规模同样保持高位,2024年北交所新增回购计划28份,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逾7.98亿元,自开市以来,93家北交所公司已累计披露回购计划122家次,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逾27.07亿元。央行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落地后,已有6家公司披露利用专项贷款进行回购增持,计划回购增持专项贷款规模超2.4亿元,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2024年,北交所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公司全年接受各类机构调研超7000家次,开展线上交流、业绩说明会、现场参观、联合路演等投资者关系活动超过300场,北证50指数公司均制定市值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在市值管理方面展开探索实践,切实提升投资价值,提振投资者信心。
随着“并购六条”等多项政策落地,上市公司积极运用融资并购等工具激发创新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交所已有5家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资,累计融资13.50亿元,3家公司拟发行定向可转债,拟募资金额3.7亿元,助力企业创新研发,扩大生产规模,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有3家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1家公司拟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多家公司通过产业并购获取关键资源,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此外,越来越多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利用股权激励工具,留住和吸引核心员工和科研人才。91家公司在上市后推出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覆盖率达34.33%。激励对象涉及核心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骨干员工6050人。2024年,31家次公司披露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比去年同期增加24%,涉及激励对象1621人,激励广度明显提升。上市公司设置合理业绩考核指标,通过利益共享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团队活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