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国内专业AI语音厂商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思必驰”)的一举一动备受瞩目。近日,思必驰重启IPO辅导,目标直指科创板,这家人工智能明星企业,再次成为众人焦点。
2008年,思必驰在苏州工业园区落地生根,成为当地最早引入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它诞生于人工智能的“寒冬”时期,却凭借17年的不懈坚守,迎来了行业的“春天”。思必驰董事长兼CEO高始兴,如今仍然保持着“创业”的节奏,每天的行程满满当当。“创业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高始兴这样说。
如今,思必驰在智能汽车、智能家电、消费电子、数字政企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尤其是在智能汽车领域成绩斐然。思必驰2019年正式进军汽车前装市场,近四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0%。据不完全统计,在2024年销量TOP100的新能源车型中,思必驰实现了“车型覆盖”和“终端销量”双第一。
三大业务场景持续发力
2007年,高始兴与俞凯两位剑桥大学的高材生,在英国剑桥科技园成立了思必驰,当时公司主要为对外汉语教育提供语音技术服务。2008年,思必驰落户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当地最早引进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
“刚回来创业时很乐观,但那时其实是人工智能的‘寒冬’,国内语音市场几乎处于空白,应用场景有限。”高始兴回忆起创业经历,直言当年自己创业太早了,他打了个形象的比方,“相当于我们拿着锤子到处找钉子,而且锤子还不够硬。”
2014年,思必驰做了一项重大战略决定:剥离了高速增长的教育业务,专注物联网业务。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甚至也有人并不理解,但思必驰坚持在这条路上砥砺前行。
2017年,公司推出全链路智能对话系统定制开发平台;2019年打通‘最后一公里’发布AI语音芯片。2022年,思必驰获批建设“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这是江苏省首家获批、也是全国智能语音语言领域第二家获此殊荣的人工智能平台。高始兴向记者直言,“现在来看,我们做物联网业务,是正确的决策。”
如今,思必驰围绕三大业务场景持续发力。
围绕会议办公场景,思必驰不断丰富产品矩阵,2024年先后发布高端吸顶麦、AI办公本等产品,获得市场一致好评。高端吸顶麦已进入主流一线国际市场,广泛用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组织机构,现已落地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0多所高校、5000多个会议室;基于专业级会议大模型打造的AI办公本,集语音转文字、AI记笔记、中英互译、流畅手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自产品发布以来,好评度近100%,月销量持续增长,获京东新品增速Top1,目前已入驻全国近千家线下门店。
思必驰的智能汽车业务近四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0%。截至目前,思必驰已与梅赛德斯-奔驰、奥迪、捷豹、路虎、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全球60多家知名汽车品牌合作,推出200多款量产车型,累计“上车”超1500万辆,并且牵头制定了全球首个汽车语音交互ITU国际标准,参编国内第一个“汽车大模型标准”。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销量TOP100的新能源车型中,思必驰实现了“车型覆盖”和“终端销量”双第一。
在智能IoT领域,思必驰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近四年复合增长率接近40%。截至目前,思必驰已经与近200家客户合作,覆盖黑白电、厨电、小家电及消费电子等细分领域,携手合作伙伴打造了450多个标杆案例。此外,思必驰还联合中国信通院、美的、海尔、中国移动共同制定了中国智能家居大模型标准。在芯片方面,思必驰连续两年自研AI芯片年均出货量均超过2000万颗,仅2024年,新增接入合作的IoT类设备就超过1亿台。
重启IPO辅导直指科创板
当DeepSeek在通用大模型赛道掀起狂澜时,“杭州六小龙”现象在江苏也引发广泛讨论。
“DeepSeek非常了不起,它的工程创新以及开源策略影响了行业格局的变化。”高始兴对DeepSeek给予极高评价。
在高始兴看来,“杭州六小龙”的出现得益于杭州在互联网时代就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并持续出台了一系列人才、产业扶持政策。而思必驰总部所在的苏州市,也一直默默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发力。2017年,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国内首个明确提出聚焦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并制定系统产业规划的国家级高新区。2021年,苏州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苏州工业园区为试验区核心区。如今,苏州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上下聚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1000家。深耕苏州17年的思必驰,成为当地人工智能领域的排头兵。

2023年,思必驰发布百亿量级的行业语言计算大模型DFM-2,在纵向垂域里更具备产业应用的技术落地能力。2023年底至2024年初,DFM-2大模型先后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让思必驰成为江苏省首个完成“双备案”的企业,也是省内完成大模型备案最多的企业。
思必驰并未停下创新的脚步。2024年,思必驰升级了“分布式大模型1+N的群体智能”的技术路线,即1个中枢大模型+N个垂域大模型,既可以快速集成其他大模型、在更大范围之内去理解和生成,同时也能够保持之前的高可用稳定状态,又能满足客户极高的定制化需求,以及在端侧的低成本高效率的需求。今年DeepSeek火热之际,思必驰DFM-2东风中枢大模型快速完成671B满血版的DeepSeek-R1部署集成,进一步提升了在复杂场景下的智能化服务能力,尤其是在智能汽车和AI办公本等垂域应用中展现了显著的技术优势,为用户带来更高效、更可靠的体验。
以思必驰助力五菱接入DeepSeek为例。“借助DeepSeek的深度推理能力,车载系统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语音指令,并在复杂的驾驶环境中提供精准的服务。”高始兴表示,思必驰将与更多车企合作,共同推进在其他车型中的应用。
思必驰AI办公本也已正式接入DeepSeek-R1模型,“接入DeepSeek-R1后,思必驰 AI 办公本也将为用户带来更强大的深度思考与推理能力,信息获取更高效;生成内容支持本地导出,内容管理更便捷。”高始兴表示,思必驰自研专业会议大模型结合创新 AI 工具,能够帮助用户提升创意表达和工作效率。
截至2024年年底,思必驰拥有近100项全球独创技术,已授权知识产权1597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633项,参与了71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的制定,获得23项国家级的产品认证。
在资本市场上,思必驰也持续获得关注。就在今年年初,思必驰完成了五亿元融资,本轮资方包括知名产业基金、国资平台、私募基金等多家机构。这轮融资后,思必驰将持续加速垂域大模型(DFM-2)与全链路对话技术在汽车、IoT等智能终端领域及会议办公、金融等行业场景的规模化落地。
今年4月25日,江苏证监局官网披露的备案公告显示,思必驰重启IPO辅导,目标仍是科创板。此前在2023年5月,思必驰冲刺科创板上市未果。当时高始兴在接受采访时曾回应,“上市计划暂未如期成功,并不代表公司不优秀。”在他看来,创业如同修行,“慢不是坏事,有时候慢反而能更快达成目标。”
对于思必驰的未来,高始兴充满了信心。如今,思必驰团队近千人,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大多是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尖端人才,这为公司向前奔跑提供了十足的底气。“只有相信,才会坚持,只有坚持才会变成一种精神财富和自我驱动的力量。”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