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费天元)标准是经济活动的技术支撑,也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记者了解到,在推动标准提档升级、提升标准质量水平的过程中,期货市场正以独特方式贡献解决方案。
原木产业迈向标准一致化
长期以来,我国原木市场存在检尺标准不统一、检验行业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大连商品交易所研发团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产生该症结的原因主要出自两方面:一是南北方原木体积测量标准不统一,同一支原木检测长度、径级检尺标准均存在差异;二是行业缺乏智能检验标准,人工检验误差大、效率低。
随着2024年11月原木期货在大商所上市,这个年加工产值超过2万亿元的产业正加速迈向标准一致化。
大商所在原木期货研发过程中,参考相关国家标准指标体系,采用形态、树种、材长、检尺径、外观缺陷等指标科学制定交割质量标准,并通过采用国标检尺促进推动南北方检尺标准统一,打通区域贸易壁垒。与此同时,大商所还牵头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深入开展研究论证、制定智能检验标准。2024年7月,《原木直径、材长智能检量技术》团体标准发布,相关标准推出后,不仅消除了人工检尺误差,更使检验效率提升5倍以上。
“智能检验标准不仅化解了现货市场测量标准混乱的难题,更以技术赋能产业,推动全行业标准化水平跃升。”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会长李佳峰表示。
原木期货上市后,产业已经出现积极变化。目前西南地区部分企业和林农开始尝试参考交割标准进行口径、材长上的分级和报价,逐步规范采伐、销售环节,提升国产林场和林农收入,促进绿色生态价值更好实现。
“统一的检验秩序一旦形成,能够促进整个行业健康良性运行,对期现货市场的发展都属于利好。”江苏苏州港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市场业务部经理杨前程表示,近期该公司刚刚完成了全国首笔采用“机器+人工”检尺的原木期转现交易的检验业务。
推动焦炭标准绿色迭代
焦炭期货自2011年在大商所上市以来,见证了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绿色智能的升级过程。
近年来,干熄焦因具有节能降耗的特点,符合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在产业政策引导下,成为主流焦炭品种,也成为焦炭期货交割质量标准调整的锚定方向。然而,由于现货市场缺乏统一、客观的干熄焦与湿熄焦区分方法,流通环节的干熄焦容易被误判为湿熄焦,产业缺乏明确的定价基准,既容易引起现货贸易质量纠纷、制约产业升级,也给期货交割质量标准设计带来了难题。
在调整焦炭期货交割质量标准的过程中,大商所与中国炼焦协会、多家质检机构、产业企业共同合作,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形成了一套客观且具备可操作性的焦炭平衡水分检测方法,能够更精准地区分干熄焦与湿熄焦。
2024年12月,《干熄焦与湿熄焦的判定——平衡水分法》团体标准发布,已于2025年4月1日开始实施。与此同时,焦炭期货交割质量标准修改同步落地,将于2604合约开始实施。
煤科院煤质技术与标准化研究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水分是区分干熄焦和湿熄焦的主要指标。在正常情况下,干熄焦水分较低,小于1%,湿熄焦水分很难达到这样的标准,所以两者较容易区分。但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由于环保要求,会打水降尘,或者因为天气原因等特殊情况,干熄焦水分可能上升,超过了1%,进而被误判成湿熄焦。由于干熄焦和湿熄焦价格差异比较大,干熄焦生产商会因此遭受损失。
“平衡水分法团体标准能够有效区分焦炭中的水分是由生产过程产生,还是在贸易流通环节产生,从而有效识别出干熄焦,解决了行业区分干熄焦与湿熄焦的难题,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还明确了检测标准,对于畅通产品流通、提高产业标准化水平具有积极作用。”上述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