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许昌日报消息,近日,按照“五一”节期间工作安排,结合网络上关于许昌胖东来销售和田玉有关情况的反映,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魏都区分局对时代广场销售和田玉的胖东来唯初珠宝有限公司开展了日常检查。
现场查阅了2025年1至4月份销售的和田玉数量和价格情况,并随机抽查了在售的13件和田玉商品的进销货相关手续。
经检查,许昌市胖东来唯初珠宝有限公司2025年1至4月份共销售和田玉商品4177件,销售金额2959.2175万元,平均毛利率不超过20%;目前在售和田玉商品均按规定明码标价;被随机抽查的在售13件和田玉商品进货手续齐全,进货台账完备,鉴定机构具有合法资质,鉴定证书有效。
此外,据大象新闻,天眼查App显示,许昌市胖东来唯初珠宝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高亚琴,注册资本71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珠宝首饰零售、珠宝首饰批发、珠宝首饰回收修理服务、珠宝首饰制造、化妆品零售、日用百货销售等,由许昌市胖东来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抽查检查信息显示,该公司曾在2023年被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魏都区分局检查25次,结果均合规。
此前报道,近日,网红“柴怼怼”在短视频平台称,胖东来以低成本从玉石获取暴利、“几百块的东西卖几千几万”,并公开贬低胖东来的产品质量。
胖东来4月8日发布针对“柴怼怼”等3起网络侵权的回复说明。4月30日,胖东来公布受理案件通知书,显示关于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一案,已于4月25日在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
5月3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曾表示,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我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

今日,蓝鲸新闻记者发现,胖东来商贸集团官网显示“已关闭”状态,网页内容清空。蓝鲸新闻致电胖东来方面,对方表示:后台正在维护升级,暂时不对外开放了,此外该工作人员表示,官网关闭会持续一段时间,具体什么时候再次开放不太确定。
据证券时报报道,继雷军及小米汽车事故之后,另一个“流量明星”胖东来最近也进入多事之秋,将“创始人IP”的双面性展现出来。
胖东来的近日遭遇可以归为两类。一是质疑,有网红博主认为,胖东来商超的玉石销售业务涉嫌“低成本玉石高价销售牟取暴利”。这场“隔空交锋”最终演变为一场企业名誉保卫战与自媒体流量博弈的典型案例。
二是模仿。一些地方陆续出现名为“胖都来”等类似名称的卖场。浙江嘉兴一家名为胖都来的卖场5月1日举办开业活动。因其名称与品牌胖东来相似,引发争议。2日,胖东来方面回应称,已经取证并向对方邮寄律师函。
据北京日报消息,胖都来卖场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卖场已于5月1日开业,命名是因为老板姓都。售卖的商品以服装和日用百货为主,没有刻意模仿胖东来。记者注意到,该卖场的社交账号在4月前后开始就开业进行宣传,此前曾发布视频解释称,“胖”寓意着丰盈、富足、美好,这一理念贯穿于他们的经营中,确保商品琳琅满目,价格实惠,服务贴心,“都”字则取自集团董事长的姓氏。
2日下午,记者多次联系该卖场所属的浙江盈中控股集团,以及卖场所在的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电话无人接听。
天眼查显示,浙江胖都来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2月20日,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注册资本达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日用百货销售、服装服饰批发、农副产品销售等。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都建明。

此外,在一些三四线城市,也在出现“做自己城市的胖东来”的新品牌,对胖东来本身品牌影响如何,仍有待观察。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许昌日报、大象新闻、北京日报、证券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