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06 02:30:20 股吧网页版
科技赋农 看中国中化打造的万亩“吨粮田”
来源:上海证券报

  田间地头,装载着北斗导航的农机在精准作业,滴灌带如毛细血管般密布田野,智能灌溉系统精准调控水肥用量……5月初,位于黄河“几字弯”顶端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进入春耕时节,一幅幅科技感十足的春玉米播种图景有序展开。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推进水肥一体化,促进大面积增产。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深入内蒙古包头、鄂尔多斯等地,了解内蒙古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面貌及中国中化通过推广全程科学种植方案打造“吨粮田”的新成果。

  精准灌溉:突破水资源瓶颈

  在达拉特旗东南58公里的侯家营子村,记者看到,广阔平整的田地里,滴灌带沿垄铺设精准到位,智慧农机穿梭作业,一粒粒玉米种子被精准播入土中。

  “预计7天左右,我们就能完成1万亩玉米播种。”中化农业MAP(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内蒙古大区副总经理张永丰告诉记者,“‘种得准、管得精’是‘吨粮田’的核心,在玉米生长的5个关键环节,我们集成了16项技术,可以精心把控每个细节。”

  说起侯家营子的农业生产,绕不开“水资源”这个关键词。这里年均降水量不足340毫米,如何突破水资源瓶颈、提高粮食单产,成为困扰当地农民的难题。

  MAP模式由中国中化于2017年推出,集成现代农业全程技术解决方案,推动农业全链条增值与可持续发展。自2019年起,中化农业MAP落户达拉特旗,并在全旗探索推广玉米单产提升全程技术服务方案。MAP在侯家营子农场率先引进国际先进滴灌系统,结合创建的玉米灌溉决策模型,在北方规模化农田中实现小流量精准灌溉,被农户形容为“埋在地里的毛细血管”,能定时定量将水送到作物根部。

  MAP农艺师利用智慧农业软件,为每块田定制施肥方案,播后设置“滴水出苗”,确保苗齐苗壮。进入拔节期后,管理团队结合墒情、苗情和天气变化,动态调整水肥补给节奏;关键阶段还叠加“一喷多促”精准调控技术,精准补充微量元素和调节剂,为玉米稳产增产提供充足养分支撑。农户也能随时在手机上查看作物状态,有了预警提示系统,“地里缺啥、该干啥”,一看数据就明白。

  2024年,位于侯家营子村的中化农业MAP玉米示范田亩产已达1016公斤,真正实现万亩连片“吨粮田”。“这里以往浇1亩地得约400立方米的水,现在是200多立方米。”中化农业MAP鄂尔多斯区域经理张帅说,“2024年,我们的示范农场玉米亩产比周边以传统方式种植的农户平均高出20%,节水的同时还做到了增产。”

  “从种给农民看到带着农民干,截至目前,我们逐渐把服务规模扩大到全旗20万亩耕地。通过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种植模式,可实现每亩平均100公斤的增产,农民大约可以实现每亩220元的增收。”张帅介绍道。

  科技赋能:让盐碱地成为大粮仓

  单产提升的技术像一把“金钥匙”,不仅突破了水资源的瓶颈,也解锁了更多类型农田的丰收“密码”。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位于黄河沿岸引黄灌溉区,土地盐碱化较普遍,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当地农业的生产发展。在精准灌溉经验的基础上,中化农业MAP将单产提升方案应用到中轻度盐碱地。

  在土默特右旗海子乡的苗六泉农场,记者看到,农场耕地边有一个近15米宽的蓄水池,池中的黄河水沉淀泥沙后,经过泵房里一个个过滤罐体,再通过滴灌带精准地输送到田间的每粒种子旁边。这种方式将传统的大水漫灌,变为一个个由滴灌形成的只包围在根系周围的“湿润球”。据了解,小流量滴灌技术让根系长期保持适合生长的湿润环境,水少了,带来的盐分就少了,土壤的盐碱化就会慢慢得到改善。

  良法还要配良种。在种植品种上,中化农业MAP选择了耐盐碱的种子和作物,如向日葵、高粱,同时结合精准水盐调控、耕层构建、窄行距播种等技术措施,科学管控播种、施肥、灌溉与根际水分和盐分水平,实现精细化种植管理。

  2024年,苗六泉农场生产效益显著提升,玉米单产比地方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增产20%左右,向日葵单产增产达50%。

  土默特右旗副旗长高俊峰对记者表示,盐碱地有较大的增产空间。中化农业MAP盐碱地单产提升技术应用,为区域撬动土地产能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模式。

  “未来,我们会在内蒙古更多具备条件的区域复制推广这一模式,持续提升农业单产水平,为内蒙古不同场景下的‘吨粮田’建设提供成体系的落地方案。”张永丰说。

  创新机制:集成打造“吨粮田”样板

  如何更好助力内蒙古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除了种植技术的突破,近年来,中化农业MAP还进行了种植机制上的创新。

  在达拉特旗等地,中化农业MAP围绕主产区定位,统筹推进当地耕地整治和农业结构优化,将集成建设“吨粮田”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突破口。

  2019年以来,中化农业MAP创新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联结机制。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品种、耕种、管理与销售,既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现实难题,也实现了“小田变大田”,推动农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发展。

  “在引入中化农业MAP全程技术解决方案之前,我们村的农业生产面临诸多难题。土地分散在农户手中,难以开展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也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指导,作物产量不高,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农户们收入也不理想。”站在连片的田地里,达拉特旗道劳哈勒正村党支部书记刘世荣说,“现在,中化农业MAP帮我们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改造,破垄填沟、平整土地,让大型农机能够顺利作业,效率大幅提高。在种植环节,农艺师为大家筛选最适宜的良种,并制定科学的种植方案。”

  他告诉记者,从效益方面看,农户们的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以前青贮玉米亩产是2.5吨至3吨,现在通过MAP模式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村里的玉米亩产超过4吨,产量增加1吨多。产量上去了,收入自然就提高了。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赵永祥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内蒙古把以中化农业MAP为代表的社会化服务作为推动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创新发展“单产提升+社会化服务”模式、“高标准农田+社会化服务”模式,并在230个村推行“统种共富”经营模式。2024年,全区“吨粮田”面积达到850万亩,粮食作物平均单产达到779.7斤/亩,较上年增加24.2斤/亩,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今,我们正在将这套源于内蒙古的玉米全周期服务模式向全国多地拓展复制,2024年已实现全国线下服务面积3565万亩,与当地的平均产量相比,亩均单产提升8%至15%,全年助力粮食增产25亿斤,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中化贡献。”中化农业MAP有关负责人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