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05 20:50:00 股吧网页版
【e公司观察】胖东来“多事之秋”折射“创始人IP”双面性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王小伟

  继雷军及小米汽车事故之后,另一个“流量明星”胖东来最近也进入多事之秋,将“创始人IP”的双面性展现出来。

  胖东来的近日遭遇可以归为两类。一是质疑,有网红博主认为,胖东来商超的玉石销售业务涉嫌“低成本玉石高价销售牟取暴利”。这场“隔空交锋”最终演变为一场企业名誉保卫战与自媒体流量博弈的典型案例。

  二是模仿。一些地方陆续出现名为“胖都来”等类似名称的卖场。对此,胖东来表示已取证并邮寄律师函,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品牌权益。同时,在一些三四线城市,也在出现“做自己城市的胖东来”的新品牌,对胖东来本身品牌影响如何,仍有待观察。

  两类事件背后折射出诸多要素有待平衡。比如,自媒体介入商业竞争时,要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商业诋毁的界限?再比如,企业该如何平衡利润率与定价合理性,又该如何在流量时代,平衡自证清白的高昂成本,等等。

  事件背后反映出新品牌的成长规律。与小米雷军作为制造业的明星品牌类似,胖东来已经成为零售业的明星品牌,通过帮扶赋能,对中国零售产业和资本市场产生很大影响。但从商业规律推演,每当一个品牌做大之后,大概率也会遭遇“成长的烦恼”,一些事件还会从某种程度上消解掉正在崛起的品牌效应。此前山姆等零售商也都曾遭遇类似问题。

  对比来看,小米汽车致死事件和胖东来舆情事件,存在一些共同特征。一方面,两家企业都是面向C端,产品、服务上的任何瑕疵都有放大效应。此前,消费者的声音往往会被埋没,但在移动互联时代,却会以非常多的路径被市场关注到。面对各类质疑,企业经常会疲于应付,但也应该正视这种新的语境。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会促使企业更加规范、开放。

  另一方面,小米和胖东来背后都存在企业家IP或创始人IP问题。一个多月前,小米SU7事故将雷军亲手搭建的“科技偶像”人设推向熔炉。而本次事件中,从于东来“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的回应来看,也被市场质疑疑似乱了阵脚——无论是模仿还是质疑,交由监管调查、申请平台介入,相信法治力量,或许才是更为理性的反馈。

  流量经济的本质是“加速主义”,这使“创始人IP”存在双面性。对一个企业来讲,一旦优点被放大了,能够快速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反之,一旦缺点或不足被放大,也极容易形成负反馈。因此,对于雷军来说,创始人用个人IP为产品信用做担保之下,产品缺陷突然反过来瓦解IP的信用根基;对于胖东来而言,多年积累起“好人”人设,不过一旦被架上道德神坛,任何(疑似)瑕疵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公众给予的容错空间反而变小。

  之所以出现这种“双面性”的原因,往往是合理区隔的缺位。从整个企业圈层来看,创始人打造IP通常会“用力过猛”。这表现在多个方面:加入情怀,塑造完美主义人格,把工作与生活、个人与公司混淆等。因此,这种模式才会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品牌识别度、传递品牌价值观,另一方面也会存在人设反噬的风险。

  将这种模式还原,实际情况往往与“用力过猛”迥异:公司需要完善的治理结构、稳定的品牌感知,而创始人也应该回归有血有肉、有优势也有缺点的活生生的个人。因此,如何在打造IP的同时注意合理区隔,也是企业做大过程中需要正视的问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