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5月5日讯(记者陈美)近日,位于山东济南的建邦高科有限公司 Janbon High Tech Co., Ltd.(简称,建邦高科)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招股书显示,这是一家专注于光伏银粉的公司,公司创始人于2010年3月就涉足该领域;2012年12月,建邦高科开启光伏银粉商业化生产之路。
在这家光伏银粉公司身后,鼎晖投资创始人焦树阁和全球知名的石油巨头沙特阿美现身,为公司股东。股权穿透显示,沙特阿美与焦树阁旗下公司分别持股4.99%和4.9%。
行业“银耗”量下降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光伏银粉的公司之一,建邦高科的发展之路从规模化开始。但随着技术迭代,光伏电池技术向N型(TOPCon、HJT)转型。对应的,建邦高科也聚焦高端光伏银粉领域。股权结构亦发生更迭,公司原创始人陈箭于2022年将公司交给儿子陈子淳打理,后者持股比例为72.99%。
招股书显示,陈子淳今年33 岁,拥有福特汉姆大学跨学科数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纽约大学房地产硕士学位;2018年5月至2023年2月,陈子淳曾担任山东建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具有投资与管理经验。
在技术迭代中,2024年TOPCon电池在国内光伏银粉的销量占主导地位,约达73.8%的份额。因此,传统银粉厂商必须转型,否则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一位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N型电池技术迭代,加速了“银耗”的下降。“在传统P型光伏电池中,银粉是光伏银浆的主要成分,约占90%。但在N型技术中,TOPCon与HJT技术的单片银耗量均大幅降低。其中,TOPCon技术2023年单片银耗量约109mg,预计2025年降至92mg/片;HJT技术最初单片银耗超300mg,2023年已降至115mg/片,这意味着光伏银粉产能扩张速度可能已超过需求增速。”
“更重要的是,在银粉用于N型技术之下,行业中铜电镀技术兴起。一旦行业技术‘去银化’,那么将颠覆光伏电池行业对传统银浆的依赖。”
对此,建邦高科也在招股书中谈及了向高端银粉领域发展的必要性,称具有生产高端银粉的能力,但未披露相关高端银粉的具体营收数据。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建邦高科收入为17.59亿元、27.82亿元、39.5亿元;同期净利润为2420万元、5989万元、7902.7万元;对应毛利率是3.4%、3.9%和3.3%;净利润率为1.4%、2.2%、2%。

上述投资人表示,从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两大财务数据来看,反映出建邦高科为近原材料粗加工或低附加值制造环节的企业,而非典型的高技术壁垒深加工企业。同时,受原材料成本影响,建邦高科的净利润率也承压。
招股书中,建邦高科也表示,银粉价格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一方面,银在光伏银粉成本中占比较高,银价的任何波动都会直接传导到光伏银粉价格上。另一方面,由于光伏银粉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调整价格时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竞争情况和下游客户的接受程度。如果银价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大幅增加,但下游客户对价格上涨的接受度有限,企业可能会面临利润压缩的困境;而当银价下跌时,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也可能会主动降低产品价格。
鼎晖私募大佬焦树阁现身,沙特阿美也来了
在发展中,建邦高科对外进行股权融资较少。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4月25日,建邦高科才向AV China Holdings PCC Limited、Capital Ally Holdings Limite发行股份,分别为607.64万股、596.68万股,每股面值0.000001港元。其中AV China Holdings PCC Limited是沙特阿美旗下公司,Capital Ally Holdings Limite是焦树阁的投资公司。据披露,后二者彼时入股代价分别是864.6万元和849.03万元
履历显示,焦树阁是鼎晖投资元老级人物、PE大佬,为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在资本运作上,除了建邦高科这笔投资,焦树阁还在香港成立了一家专注新经济领域的SPAC公司,发起人为港股上市公司东建国际的全资子公司东建资管,焦树阁担任该SPAC公司——Pisces的董事长。
此外,焦树阁以鼎晖投资创始人身份参与纷美包装(港股代码:00468.HK)的国际业务重组,通过有限合伙人协议引入资本,拓展其海外业务。
在建邦高科这笔投资上,据称,焦树阁与建邦高科掌门人陈子淳相知数十年,基于对建邦高科在银粉行业之发展前景及管理团队的看好,经过数轮沟通后,决定对建邦高科投资。

而为了实现上市,建邦高科也构建了复杂的离岸公司架构。2025年2月25日,建邦电子材料在中国成立,由 Janbon HK 全资拥有。2025 年 4 月 2 日,建邦电子材料以现金代价收购陈子淳、济南蔚蓝湾及鑫辰汇智持有的建邦胶体材料全部股权,使建邦胶体材料成为其全资附属公司,自此建邦高科完成境内业务与海外上市架构的整合。
股权穿透显示,建邦高科通过控股子公司Janbon BVI,100%控制Janbon HK,之后再控股建邦电子材料,以及旗下公司建邦胶体材料。

对于此次建邦高科赴港上市,上述投资人士认为,规模化和生产工艺上的技术优化是光伏银粉公司发展的关键。“从技术研发上看,N 型电池对银粉的粒径、形貌、纯度等指标有着更精准的要求,这就需要研发人员探索更先进的制备工艺,同时提升银粉纯度;规模化方面,光伏银粉行业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可降低单位成本,拉开行业距离。”
“同时,客户资源也很重要。光伏行业对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要求极高,光伏银粉企业一旦与下游光伏银浆和电池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常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
对此,建邦高科也谈及了在这三方面的情况。但在研发费用上,建邦高科2022年-2024年分别为2340万元、2480万元和2650万元,只占营业收入的1.33%、0.89%、0.67%。
此次赴港IPO,建邦高科计划募资资金将提升光伏银粉技术、研发铜粉等光伏行业银粉的替代材料,以及将研发工作拓展至非光伏银粉领域,开发适用于电子工业的特制银粉。
由此来看,上市之后的转型是公司发展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