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5月5日电(记者吴宇)据上海海关统计,2024年,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对东盟进出口较上一年(2023年)增长6.9%。今年(2025年)一季度,上海市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7.1%,明显好于同期全市外贸平均水平。上海与东盟进出口持续增长,显示中外合作“稳定力量”。
除了地缘接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相关业务的深入实施,成为上海与东盟进出口持续增长的双重利好。
海关统计显示,2024年,上海与东盟之间的一般贸易、保税物流和加工贸易三大贸易方式均呈现积极增长之势;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对RCEP和CAFTA的规则使用积极,已成为进出口“主力军”。
产业结构互补、产业分工差异,是上海与东盟进出口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以机电产品为例,2024年,上海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1626.3亿元,比上一年(2023年)增长15.1%,占上海对东盟出口总值的63.9%,集成电路、手机、电气控制装置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反过来,上海又从东盟进口机电产品1665.5亿元,比上一年(2023年)增长3.7%,占上海自东盟进口总值的50.8%,半导体制造设备、平板显示模组进口大幅增长。
机电产品是上海与东盟之间“最大宗”的商品类别,已占据进出口总值的六成以上,且进口多于出口,呈现小幅贸易逆差格局。这说明上海与东盟之间在相关产业领域的分工合作紧密,不断增长的进出口促进了双方合作共赢。
从区域国别看,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是上海与东盟之间的前三大贸易伙伴。2024年,上海对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分别实现进出口1325亿元人民币、1195.5亿元、1123.3亿元,比2023年分别增长17.7%、11.2%、5.1%,合计占上海与东盟进出口总值的62.5%。作为东盟人口大国和重要新兴市场的印度尼西亚,2024年与上海进出口为823.5亿元,今年(2025年)一季度为2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显示出强大的合作潜力。
从2024年的数据分析,上海与东盟之间5827.9亿元的进出口,已占上海外贸总值的13.7%,比重较上一年(2023年)提升0.7个百分点,东盟已成为仅次于欧盟的上海第二大贸易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