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平权”浪潮推动下,高性价比的量贩零食赛道迅速崛起。4月28日,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鸣鸣很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迈出冲击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
鸣鸣很忙由量贩零食两大头部品牌“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战略合并而来。截至2024年末,其全国门店数量已达14394家,成为国内量贩零食行业的领先者。
支撑其高增长的关键,并非所谓的“品牌引流,白牌收割”,而是一套聚焦质价比、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精细选品体系。事实上,《2024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中,有约50%的企业为鸣鸣很忙的合作供应商,显示其选品标准覆盖了国内大量优质制造商,彻底打破“厂白牌=低质”的固有偏见。
有市场观点认为,所谓厂白牌,并非品质不佳,而是知名度未打响。鸣鸣很忙的合作方多为有规模、有研发能力的优质厂商,具备成长为明日品牌的潜力。
“精选+定制”选品
招股书披露,鸣鸣很忙选品团队超过180人,围绕消费者需求,选品采取“精选+定制”模式。
公司建立了一套涵盖初选、试吃、试卖、推广四个环节的高效选品决策机制,确保产品精准匹配消费者的口味趋势与购买偏好。其在库SKU中约25%为与厂商合作的定制产品。超四成产品采用散装称重形式,大幅降低了消费者尝新门槛。
产品选择也比传统商超更丰富。其SKU库中产品数量为3380个,单店SKU数量一般不少于1800款,是同等规模商超的2倍,并每月上新上百款新产品,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口味偏好。通过“高频上新—数据反馈—快速调整”的产品运营闭环,鸣鸣很忙不断强化用户粘性,构建起持续吸引消费的流量磁场。
扩充选品的同时,品质并未放松。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建立了自有实验室,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抽检,并拥有142名质量控制人员。从采购评估、质量把控到合作资质审核,公司已形成标准化、可复制的供应链筛选体系。
平价普惠生意
与传统商超靠高毛利运作不同,鸣鸣很忙通过“薄利多销+高效周转”模式实现规模扩张。
2024年,其毛利率维持在7.5%~7.6%之间,远低于永辉超市(16.09%)、步步高(19.82%)、高鑫零售(24.6%)。但其净利率则由2022年的1.7%稳步提升至2024年的2.1%,经调整后净利率达到2.3%,验证了量贩模式的盈利可持续性。
这背后,是鸣鸣很忙对产业链的深度整合与经营路径的极简化。公司约99.5%的收入来源于商品销售,加盟费和服务费收入不足0.5%。其极大简化了从工厂到门店的路径,大多数产品为厂商直供,避免传统零售中层层分销所带来的成本堆叠。
依托36座仓储中心、覆盖300公里的物流辐射圈和24小时配送体系,公司将存货周转天数压缩至11.6天,在快周转中实现利润兑现,并将成本优势直接让利加盟商与消费者。
这一策略在下沉市场尤其奏效。截至2024年末,其58%的门店位于县城和乡镇,2024年全年门店累计吸引超16亿人次消费,注册会员1.2亿,年复购率达75%。门店通过多感官设计、互动活动和高质价比产品营造“逛店感”,极大提升用户停留与转化效率。
重塑共赢关系
区别于传统赚取加盟费的商业模型,鸣鸣很忙强调“总部让利—加盟商增效—规模扩张”的良性循环。其为加盟商提供培训、运营支持、数据系统与品牌赋能,形成可复制的盈利模型。
2024年全国门店营收突破555亿元,加盟商体系持续扩容至7241家,构建了覆盖广泛、风险分散的网络生态。
公司也计划将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加强产品开发能力、扩大质量检测实验室、优化门店陈列与网络支持,并进一步升级加盟商培训体系,强化食品安全及产品体验。
鸣鸣很忙的发展路径表明,量贩零食并非“低价换量”的粗放生意。在“高质价比”选品逻辑、标准化运营机制、加盟体系赋能和数据驱动的快周转支持下,该赛道已具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逻辑。
鸣鸣很忙正在打破“厂白牌=低质”的旧观念,也在让量贩零食摆脱“只拼价格”的固有印象。在这个赛道上,品质、效率、规模,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