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5月3电 “安波福对中国市场有毫不动摇的信心和承诺。”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全球科技公司安波福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杨晓明接受了新华财经记者的采访。安波福在车展上发布了众多本地化方案和多项重大投资举措,是新时期跨国汽车供应链企业根植中国,“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的缩影。
杨晓明说,安波福正在全力、全速推进本地化战略2.0,以中国技术、中国人才、中国速度、中国成本、中国供应链,构建起全面、彻底、完整的中国方案,与本土“朋友圈”无缝合作,推动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在中国的无界融合、进化与普及,用深度国产化的产品助力中国汽车征战海外市场。
新华财经:安波福在车展上反复强调国产化和产业链自主可控,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安波福为何会看重这两点?
杨晓明:我们在中国产业链上布局多年,已建立包含2000多家供应商的体系。强调自主可控,是因为随着近期地缘政治的变化,自主可控对安波福这类国际性企业同样带来了挑战,即在中国的国际性企业能否够在任何条件下都保证中国客户供应的连续性、可靠性和不可中断性?
自主可控是一个深度国产化的概念。现在,跨国企业的国产化有了新的定义,即所有知识产权、所有数据是否可控,特别是安波福现在正把中国软件打入中国生态体系,安波福在中国推进的风河中国软件已经完成了本地化,这是由250个中国工程师在中国做的本地化软件。这就是一个深度国产化的概念,不光在中国做研发,还要让知识产权在中国可控,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供应链可持续。
新华财经:在当前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安波福如何布局?
杨晓明:最近大家都非常关心地缘政治带来的压力,一个产业和企业在不同时间、地点会面临不同的挑战。目前的地缘政治问题不会冲击安波福的根本战略,安波福“在中国,为中国”没有变,我们要赋能中国汽车出海这个方针也没有变。安波福会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我们马上会投资智能化、数字化黑灯工厂,我们刚刚还建立了技术中心。
为什么坚持“在中国、为中国”?因为中国汽车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数字化软件定义方面已经开始领先。中国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市场,也是研发下一代产品的重要基地。
新华财经:安波福对“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 战略有什么新的思考?
杨晓明:“在中国、为中国”强调的是中国市场太重要了,原来只是在中国生产,现在变成在中国创新。
现在的做法有一些不同。“在中国,为全球”,中国开发出来的技术体系不是硬件输出,而是系统输出。另外,“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是一个非常大的航道,中国汽车出海将带来巨大的“在中国、为全球”的机会,因为作为供应链企业,我们要跟着一起出海。
以前的“在中国、为全球”的概念往往是传统的低价值产品输出,现在的“在中国、为全球”是把真正的中国自主创新去做全球化。很多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就是中国研发设计的,我们还可以带着其他的传统供应链一起走出去,让传统供应链更有竞争力。事实上,在中国的量已经足够大,若再把全球的量加进来,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新华财经:怎么看中国汽车出海遇到的新挑战,安波福这样的跨国供应商能做什么?
杨晓明:中国汽车出海趋势是不变的,中国汽车在海外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因为中国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竞争力,地缘政治只是次要因素。
要扩大市场就需要出海,出海需要真正落地。我们希望,中国自主品牌实现海外落地时,他们的本地化是由像我们这样的跨国企业来提供。现在,中国自主品牌的绝大多数产业链大多局限于中国产业链,出海需要适应当地环境,这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安波福在华三十年间不断学习如何实现国产化,这也是中国出海企业需要学习的内容。
总体来说,在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安波福三十年的中国本地化经验可以帮助他们更短时间内完成本地化,包括法律法规、企业文化等,尤其重要的是形成“价值差”。毕竟,若完全采用当地体系,可能只会变得和当地企业一样“又慢又贵”,削弱了竞争力。
新华财经:安波福怎么看待最近两年越来越热的低空经济?
杨晓明:低空经济很有前途。首先,国家正在积极推进这个产业;从产品角度,低空经济与安波福非常契合,因为它的载体是一个“飞起来”的电动车,又要求适航认证。安波福和旗下的风河软件公司“正好站在两个行业中间”,不仅给汽车做相关配套系统,还参与大飞机的适航认证工作。在适航方面,安波福也实现了“在中国,为中国”,解决了数据安全问题,风河软件中国队伍和美国队伍已经分割,能够满足两个国家的安全要求。我们把低空经济视为一个潜力板块,发展速度相当快,中国有可能在低空经济领域再度实现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