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5月3日电 今年以来,银川市以“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严防债务风险、深化内部改革,构建“1+N”国有资产监督体系,不断提升系统化、法治化、规范化、智慧化监管水平,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一季度,银川市属国企营业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15.2%;利润增长27.8%,缴纳税费2.08亿元,同比提升36.1%,资产负债率等关键指标持续优化。
银川市国资委系统推进107项重点改革任务,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1+5”国资运营体系板块规划的基础上,持续推进集团内部二、三级企业专业化整合、层级和法人户数压减,完成40户法人户数压减工作,企业亏损面降至35.68%,全面推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和全员绩效考核,有力激发了干部职工实干担当精神。为防范债务等风险,牵头成立攻坚专班,解决债务化解、资产盘活等难点问题20项,今年一季度,银川市国资国企到期债务全部如期兑付,完成融资平台退出3家,通联集团明珠债全额赎回。
银川市国资委构建“1+N”国有资产监督体系,聚焦投资融资、招标采购、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制定修订产权管理、投资管理、业绩考核、合规内控等监管制度,完善监管权责清单,动态调整优化授权放权事项,赋予企业更大经营自主权。扎实开展违规经营违规处置国有资产和投资损失、国有企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抽查国有资产处置58项,投资166项,制定、修订、废止制度76项,依纪依规追责问责,不断完善管长远、治根本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
银川市完成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建设,银川金投集团率先打造“集中化、智能化、一体化、可视化”司库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大额资金日常管控要求,接入直管的集团公司财务系统,对银行账户余额及大额资金支付进行实时监控,对二三级企业财务实现穿透式管理,通过监督关口前移,做到产权、资金、债务和薪酬全穿透,实现数据实时对接,提升国资监管数智化水平。
随着改革走实走深、企业“轻装上阵”,银川市国有资本不断优化布局,加速向算力产业园、人工智能集群、“中国氨纶谷”等战略领域集中,为产业升级蓄势赋能。再生水特许经营、数据经纪服务等创新模式落地见效;安居集团2025年计划收购商品房1800套,已回购存量商品房550套;推进停车场“先离场后付费”,开通无感支付车辆49.8万余辆;累计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11.95亿元。国资国企1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6.74亿元,储备“两重”项目13个,总投资16.39亿元,专项债项目34个,总投资103.9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