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来是国资国企重镇,“五个中心”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可见国资国企的身影。
4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并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海国资国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纷纷表示,上海国资国企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强化功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进程中更好地“挑大梁、当主力”。
高起点谋划“十五五”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双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表示,上海国资国企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高起点谋划“十五五”规划和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为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作出国资国企新的更大贡献。
下一步,上海国资国企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持续增强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因势利导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要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人工智能生态基金作用,深化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基金+基地+基建”协同推进的发展新模式。加快布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能源、具身制造等未来产业,大力实施产业焕新,加强对传统领域改造和新兴赛道拓展“。要以”十五五规划为新起点,不断开创国企改革新局面。立足上海国企证券化率高、国资基金强等特点,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加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着力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谋划“十五五”要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5月1日,2025国际消费季暨第六届上海“五五购物节”正式启动。百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叶永明表示,集团要聚焦服务于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高起点谋划好、绘制好集团“十五五”发展新蓝图。要进一步抢抓政策机遇、激发消费动能,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紧密对接国家和上海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重大举措,以“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等为契机,深化整合营销、强化技术赋能、创新场景模式,着力打造市场消费新热点、城市消费新地标,助力“外贸拓内销”。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在“五个中心”建设的重点领域,上海国资国企往往是产业枢纽、链主或者生态打造者。提升他们和整个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上海港的各个码头,一条条航线连接世界。2025年一季度,上港集团主要指标稳健增长,小洋北、罗泾二期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快推进,绿色智慧港口发展量质齐升。
上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说,下阶段,集团要加快发展港口新质生产力,将科技创新融入港口建设发展的各个环节,持续完善上海港生产智慧指挥中心、集运MaaS平台建设,优化远程操控、智能道口、智能堆场及无纸化换单等新一代智能港口系统。要积极构建世界级航运服务标杆,打造服务、效率领先的国际“双子星”联盟航线,保障“上海港—钱凯港”航线准班高效,携手航企共筑东南亚“丝路快航”、内贸“海上高速FAST”等精品航线,持续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和腹地服务能力。要加快推进港口“三化”转型,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业发展新趋势,实现LNG、国产甲醇等清洁燃料“船—船”加注的常态化运营和个性化服务,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生产、运输、仓储、船舶加注的全产业链服务保障体系,积极参与上海港与洛杉矶港、汉堡港共建“绿色航运走廊”,持续提高枢纽港韧性和辐射能力。
在临港和漕河泾,一家家科创企业正感受着国企生态的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为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提供了方向和指引。”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表示,临港集团将以企业感受为导向,服务上海营商环境再优化。当好园区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和总运营商,不断增强产业园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壮大更多新质生产力。
在上海张江科学城,上实集团投资建设了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积极集聚全球创新要素,目前已吸引了拜耳、循曜生物等多家优秀企业入驻。
上实集团董事长冷伟青表示,集团近年来加快建设以上海医药为核心企业,上海(香港)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上实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矩阵联动,“产学研医资保”开源协同的创新生态,支持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我们将持续优化‘上海前沿中心’的运作机制、应用转化和创新生态,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上海生物医药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和产业转化的强大引擎。”
除了这些实体空间的打造之外,推动技术创新的国企力量同样澎湃向前。
在国家关键技术领域,上海电气承担了多个国家关键“卡脖子”项目。上海电气表示,未来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把握科技创新“三个关键”:一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根本使命,聚焦重型燃气轮机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研制等,确保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目标。二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围绕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先进核能主设备研制等,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突破前沿技术的决胜因素,提高未来高端装备产业领域研发投入占比,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绿色甲醇等领域,提升产业能级。
华谊集团表示,将拿出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聚焦主责主业,提高化工产业对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主动性,以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推进覆盖经营管控全业务场景的“智慧华谊”建设,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采购和供应链、营销、生产等各业务环节应用研究和算力建设。提升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打造创新策源高地,沿着主产业链加强对下游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产品的研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重大项目研发和产品创新,推动企业智能工厂建设能级提升,把数据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创新优势。
打造科创耐心资本
作为上海三大国有投资运营平台,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盛集团和上海国投公司近期在科创领域动作频频。三家平台均表示,将明确各自定位,优化国资基金结构和使用方式,以更好发挥产业投资、资本运作、国资监管的积极作用,打造功能复合、各有侧重、协同发展的投资运营平台。
就在近日,上海国际集团发起设立的上海科创三期母基金正式通过中基协产品备案,目标规模80亿元的科创旗舰母基金再次扬帆起航。上海国际集团表示,将持续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围绕“金融控股+市值管理”核心功能,通过“直投+基金”模式,坚持“链主协同+全链条布局”,因势利导助力全市经济布局调整优化,加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先导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垂直整合,挖掘、培育市场最领先、最具有投资价值的科创企业,努力打造中国科创事业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激励我们以更加坚强的决心和更加坚定的意志,以国家战略为牵引,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科创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推动国有资本运营工作不断提质增效。”上海国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劲松表示,上海国盛集团立足“存量运营+产业直投”的主责主业,深度布局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去年以来,集团按照“跳出国资看国资”“跳出上海看国资”的要求,结合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平台公司改革,对集团的整体战略进行了系统性的再梳理、再思考,聚焦重点领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投资举措,并成功推动国家人工智能基金落地上海。
当前,上海国投公司正积极布局基础模型、算力芯片、具身智能等赛道,重点关注语料数据、端侧AI、AI4S、垂类模型与应用等领域。上海国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表示,下一步,上海国投公司将把总书记的嘱托化为动力,发挥好国有资本引领、放大、带动作用,不仅为技术创新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也要与产业生态伙伴做朋友,助力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谋划“十五五”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中央在沪企业单位不遗余力。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楼向平表示,上海移动将全力推动AI与6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夯实“AI+算网”发展根基,构筑“AI+科技”战略高地,促进AI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场景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充分释放人工智能潜力,建设AI+全场景数字孪生平台,打造5G A²智慧应用示范项目,全面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以科创驱动筑牢城市高品质“数字底座”。
上海石化是中国石化碳纤维原创技术策源地。上海石化党委表示,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加快推动碳纤维从上游原材料、关键装备,到中游碳纤维技术、下游复合材料应用的核心产业迭代升级。持续开展技术攻关,针对小丝束,研究并寻求产品更高性能的新技术和应用突破点;针对大丝束,研发面向国内领先的低成本智能化成套工业化生产技术和差别化的产业链开发,努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在能源转化、能源存储、低空经济等领域发力,超前开展未来5至10年的碳纤维产业布局,迎接科技创新对先进材料的需求。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梁旭表示,将加强技术体系布局和项目集群策划,培育特色鲜明的国家级实验平台,强化深远海风电汇集并网、车网互动等技术攻坚,推动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在上海首创、首发、首用。加速人工智能应用,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深化“人工智能+”行动,推广配网智慧运维等场景应用,积极探索超大城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之路,加快打造“世界观察中国电力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