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年轻人的事业,这一论断既是对我们这群从大学走出的青年科创者的激励,更彰显国家将科技创新置于复兴战略高点的决心。”作为扎根人工智能和数字化领域十年的青年创业者,薄智元对此倍感振奋。
今年刚满32岁的薄智元,如今担任上海易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已有10年创业经验。从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时初尝试创业项目,到进入闵行大零号湾创办轻流科技,再到如今产品服务超200万的企业用户,这个来自内蒙古包头的青年,在上海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热血十年。
“我上大学的时候成绩其实在中游水平,所以从那时候,我就在考虑如何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薄智元坦言。最开始,他们尝试的“TO C(面向消费者)”的商业模式,但困难随即出现——前期投入压力很大,宣传推广成本也更高,很难真正跑通。
相比之下,选择服务企业,能让他们有更多精力打造优势产品,“有一个企业试用了,我们就能由此寻找到更多愿意相信我们的客户,就这样慢慢积累起了我们最早的一批客户。”
而找到“无代码”这一赛道,则源自薄智元在一家外企实习时的观察。当时,他注意到很多企业虽然花了大成本购买数字化系统,却受限于代码理解和使用的门槛,依然使用纸笔办公,工作效率并无提高。
“如果能将这个流程简化,靠单纯地拖拉拽就能实现数字办公需求,让它变得像填问卷一样简单,应该能解决很多问题。”抱着满足“真需求”的想法,薄智元走上了服务企业无代码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事实证明,他踩中当时全球性的风口。轻流科技成立近十年来,经历数轮融资,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全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为诸多世界五百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2024年,轻流入选上海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产品和解决方案名单、上海市闵行区领军人才企业。
回首创业过程,在把握真需求之外,薄智元坦言,能顺利开启创业第一步,也得到了很多来自大零号湾的支持。首先是政策方面,当时,他们拿到了创业资金扶持,得以减免部分办公场地的租金。“现在再看几千块钱不会成为什么阻碍了,但当时,每个月能省一半左右的租金,对我们来说要轻松很多。”薄智元说。再者,对于当时几乎全是学生创业团队来说,大零号湾内共享的法务、财务团队,帮助他们度过最早“拉团队”的艰难期,让公司顺利落地。
“能在上海这样一个产业链丰富的地方创业是很好的,”薄智元说,“我们可以和上下游企业建立起更稳固的合作关系。而上海作为全球金融和贸易中心,还可以在这里链接到全球资源。”
如今,薄智元也感受到人工智能行业飞速发展带来的压力和机遇。“大模型发展太快了,现在可能甚至都不需要拖拉拽,依靠智能体,企业只要提一个需求文档,就能生成系统。”但对习惯于从危机中寻找机遇的薄智元来说,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也让他看到了更新的前进方向。
“‘人工智能+’会是轻流接下来服务转型的重要方向。我们会去不断地拥抱新技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去更好地服务企业。”薄智元说,“正如总书记强调‘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命运’,我们期待与更多青年才俊携手,在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赛道上跑出中国创新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