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下午,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正式闭幕(简称“2025上海车展”)。本届车展共接待海内外观众101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海外观众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达6.3万人次,其中海外经销商超1.2万人次;有1.4万余名中外媒体工作者竞相报道车展盛况。
本届上海车展展期首次延至“五一”假期,与文旅商体展联动设立的“车展专享消费券”累计访问观众达8万人次。
除了高人气,本届车展首发新车数量也节节攀升。据主办方介绍,本届上海车展共展出车辆1366台,有163台新车系现场首发,较上届大幅提高。此外,本届上海车展展出面积超36万平方米,展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走过40个年头,上海车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A级车展活动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汽车行业最高水平的首发地和首秀场。这场展会不仅集中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活力,更勾勒出全球汽车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
可以看到,在首发新车数量大幅增加的背后,是中国车企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引领。本届上海车展颇多首发新车备受关注,包括全系标配800V高压平台的新版智己L6、采用纯视觉智驾方案的蔚来乐道L90、奥迪全新电动品牌AUDI的首款量产车型奥迪E5 Sportback、MG首款方盒子Cyber X、极氪首款豪华旗舰SUV极氪9X、雷克萨斯全新ES……
据主办方统计,今年展出车辆中新能源车占比已超七成,上届在四成左右。新能源展车比例大幅提升,展现出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转型的明确趋势。
引领电动化风潮的无疑是中国车企。在本届上海车展上,中国品牌在技术路线上呈现出更加多元的趋势,半固态电池、全域800V架构、碳化硅电驱系统等核心技术已经实现量产上车,中国车企正从“技术接受者”转变为“标准制定者”。
另外,智能化也是本届上海车展的一大亮点。在今年上海车展现场,几乎所有车型都以智能化为标配,国内头部的智能驾驶企业也入驻整车展馆,这预示着全球汽车行业正在从“电动化上半场”向“智能化下半场”过渡。
市场成熟度不断提高,本届上海车展的专业性也愈发突显。本届上海车展,科技与供应链参展企业数量较上届明显增长,近50家国内外知名科技、半导体和芯片企业首次亮相,展区展出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
供应链企业参展意愿提升有其内在逻辑。过去,汽车供应链企业因为不直接面向消费市场,较少在车展露面。但在汽车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供应链市场也迎来洗牌机遇。越来越多供应链企业开始注重影响力建设,加深与本地供应链的共建,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
这种专业度的跃升,正使上海车展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战略决策中心”。纵观2025年上海车展,中国品牌正在以前沿技术定义产品标准,以用户价值重塑商业模式,以开放生态整合全球资源。中国汽车产业走向全球化的路径正在逐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