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02 17:12:20 股吧网页版
斯达领动董事长袁泽雁:未来3-5年毫米波雷达将呈爆发式增长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林玉莲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毫米波雷达如同汽车的‘火眼金睛’,在复杂的路况中为车辆决策系统提供精准的环境感知信息。”近日,在2025上海车展上,斯达领动董事长袁泽雁指着展台上的产品给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

  毫米波雷达是现存雷达中适用于自动驾驶功能和成本的优选方案。在智能驾驶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其作为感知层的核心部件之一,正站在汽车产业变革的风口浪尖。

  “未来3-5年,毫米波雷达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达到千亿元级别。赛道将跑出4-5家头部国产供应商。”在袁泽雁看来,这一蓝海孕育着巨大机会。

  专注才能脱颖而出

  毫米波雷达波长为1-10mm,工作频率通常选在30-300吉赫范围内,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应用场景涵盖车载、智慧交通、无人机等。因其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能够真正完成研发、通过车规验证、稳定大规模量产上车的企业屈指可数。

  自2013年24GHz雷达芯片进入中国以来,毫米波雷达行业在本土的发展已历经十余年。多数本土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木牛科技、森思泰克、华域电子、华为、承泰科技等已在汽车雷达领域实现量产。

  尽管当前国内不少上市公司也正加速布局这一新兴赛道,但袁泽雁认为,“最终脱颖而出的仍将是专注于毫米波雷达研发的专业化企业。”

  “只要专注,产品性能有亮点、可靠性超越客户预期、成本控制出色,并提供良好服务,就能在持续增长的赛道上取得成功,这取决于各企业能否坚持下去。”他说。

  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供应商处于同一起跑线,技术水平相差无几。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

  “要向国内及国际大厂证明,其产品不仅在技术层面满足了要求,更在可靠性以及量产交付能力等方面具备突出优势。这也正是大部分初创企业面临的挑战。”袁泽雁说。

  国产替代是行业大势所趋

  “自动驾驶主要分为感知端、决策端和执行端。一般主机厂会自主研发决策端,感知端和执行端还存在一些机会。”袁泽雁毕业于吉林大学车辆工程系,曾任马勒中国区销售总监、江森亚太区销售总监、阿里巴巴千寻智能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等多个职位,拥有超20年汽车行业经验。提及创业选择细分赛道的主要原因,他分享了当时下定决心的心路历程。

  他多次提到,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在3D毫米波雷达向4D毫米波雷达迭代升级这一关键赛道上,中国本土供应商凭借自身优势定能崛起。”在他看来,在感知端,传感器主要涵盖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目前,摄像头和激光雷达领域竞争激烈,机会有限,而毫米波雷达市场仍由外资品牌主导。

  不可忽视的行业关键点在于,智能驾驶渗透率上升趋势明确且稳定,主机厂加大对毫米波雷达的使用量。据佐思汽车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1至10月,国内乘用车毫米波雷达装配量已达2164万颗,同比增长29.4%。

  主流车企新发布的自动驾驶计划也响应了这一趋势。比亚迪今年2月发布“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方案,其车辆将标配5颗毫米波雷达;大众汽车的智驾平权方案表示,在2026至2027年期间,其产品将标配3至5颗毫米波雷达。

  多家机构看好市场发展前景。方正证券预计,在2025年左右,中国的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应该在300亿元的规模左右。AIOT星图研究院测算,到2026年我国毫米波雷达市场将接近200亿元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23%。

  “报告数据称,到2027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128亿美元。但其实我认为这是一个持续增长的、远超千亿级的巨大增量市场。”身在产业实处,袁泽雁的判断非常乐观。

  国际厂商主动求合作

  “集中度很高,外资关注度也在提升。”当被问及首次参展的最大感受时,袁泽雁回答得十分干脆。

  作为毫米波雷达领域的新锐企业,斯达领动将车展视作洞察行业变化的重要风向标,并在展台上秀出了系列汽车毫米波雷达产品。其中,4D成像毫米波雷达具备长距离探测、全天时全天候工作、高测速能力、高可靠性以及高性价比等优势,吸引不少参展者驻足,将于今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目前,斯达领动拥有年产能达300万颗雷达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已实现向国内多家乘用车、商用车及两轮车企的量产供货。

  据袁泽雁现场观察,毫米波雷达企业大多集中在同一区域,他在闲暇时驻足打量,发现总共不超过5家。

  “受商业化掣肘,很多企业被淘汰了。”在袁泽雁看来,商业化意味着能够准确把握客户痛点,而不少企业没有做好足够的市场调研便开始研发,由此逐渐销声匿迹。早年曾在销售岗历练的经历,让他对市场客户需求洞察精准,进一步研发出高匹配度的产品。

  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外资企业对国内公司的关注度日益提升。

  “我们至少接触了两三家,包括一些全球大厂和韩国雷达相关企业,它们都期望与中国本土创业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或共同开拓德国市场,或由我们向其输出技术。”袁泽雁说,在智能驾驶领域,中国本土供应商在技术、市场把握和产品端已走在前列,获得国际友商认可,这一趋势愈发明显。(林玉莲)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