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2日电 (记者杜燕飞)为夯实煤电兜底保障作用,积极推进煤电转型升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期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在实施“三改联动”基础上,推动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更好发挥兜底保障和支撑调节作用,以新一代煤电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煤电作为我国目前现存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成熟、成本相对较低且调节能力储备较为丰富的常规电源,在保障电力供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电联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表示,《实施方案》要求在煤电“三改联动”完成阶段性任务的基础上,加快提升煤电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等水平,对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能源行业正加快实施煤电升级专项行动,推动煤电从传统主体电源向“清洁低碳、灵活高效、智能支撑”调节电源转型,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我们在寿光、荆门等电厂开展生物质掺烧示范应用,台山电厂开展10%的混氨掺烧验证,锦界、泰州电厂分别建成15万吨/年、50万吨/年CCUS系统。”国家能源集团总调度室副主任孙严冬表示,集团现役发电机组已基本满足电网负荷率调度要求,现有80.5%的机组能达到调峰标准,所有投运机组在单纯发电模式下最低出力可降到额定负荷的35%以下,部分机组已经通过实际测试,在发电出力降到20%的情况下依然能稳定运行。
“下一步,我们将探索煤电机组大比例低碳掺烧、大规模降碳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性、适用性,打造成熟可靠、可全面推广的技术应用体系。”孙严冬说,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进行耦合储热的超超临界灵活高效燃煤发电机组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进一步提升煤电机组高效调节能力。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姜士宏表示,《实施方案》强调了发电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需积极主动推进现役机组改造升级、新建机组性能提升与新一代煤电工程示范,以工程载体驱动基础理论创新与核心装备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