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02 09:12:50 股吧网页版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逆周期破局,毕马威:中国细胞治疗、AI制药等赛道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于娜

  当前,生物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开始加速,从药品仿制迈向源头创新,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生物医药行业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

  毕马威中国近日携手海南国际医药创新联合基金会、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北京、苏州、深圳三地线上线下联动举办了“毕马威中国第三届生物科创领航50企业榜单发布暨颁奖典礼”,对中国生物科技产业创新韧性与发展潜力作出深度注解。

  “当下,全球产业链格局加速调整,国际经贸规则面临深刻变革,而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展现出强劲的逆周期韧性,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的重要力量。”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审计主管合伙人黎志贤表示,中国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领域、体外诊断、AI制药等赛道也在技术迭代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彰显了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协同创新上的突破。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正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

  制定创新药目录,给予税收减免、研发补贴等多项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为生物医药行业注入了强劲的政策动能。

  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创新研发实力正稳步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药智网数据显示,按照企业产品管线类型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底,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全国生物医药生产与研发企业共计61711家。 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1452家,专精特新企业4946家,瞪羚企业11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67家,隐形冠军企业73家,独角兽企业71家。

  产业集群效应显著,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形成三大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其中,丰富的技术人才、创新研发、产业配套等资源要素让苏州集聚了上千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涵盖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的特色产业集群。本届榜单中,苏州首次成为上榜企业最多的城市,其中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园内或孵化的15家企业入选。

  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主管合伙人于子龙对榜单进行了深度解读,他指出,在技术层面,多学科及技术交叉融合加速,AI、5G、大数据等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纳米技术等学科相互渗透,催生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方法。数字化转型与AI赋能成效显著,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流通效率,还大幅缩短新药研发周期。本次榜单从细分领域看,生物制药与医疗器械类企业各占31%,并列榜首;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领域紧随其后,占比26%,体外诊断类占比6%。AI制药、医药外包组织及中药科创等新兴领域亦崭露头角。

  以竞争力融入全球创新链

  中国生物科技行业持续迸发创新活力,在与更广泛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延伸产业链附加值,并深度参与全球市场,不断把握战略发展机遇,赢得了国际认可。

  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研发管线规模不断增长,跨境交易日益频繁,License—out(企业技术、专利等通过许可输出)和Newco(一种资产交易模式)等模式助力企业提升全球化竞争力。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25年一季度国内创新药企的出海表现令人瞩目,达成33笔交易,已披露金额超362亿美元。其中,第一季度中ADC为出海主力,有8笔交易,已披露金额达165.27亿美元。 而4月,双抗为出海主力,5笔交易中有3笔为双抗。

  2019年至2023 年,中国企业约有 713 项创新药项目在海外开展研发,在肿瘤领域最为集中。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国际化有助于拓展市场、提升研发能力、增强品牌影响力、推动产业升级以及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自身发展和全球医药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位从业多年的创投基金合伙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创新药企自研的产品靠国内市场销售起来过程可能比较慢,进医保、进医院是一个很长的爬坡曲线,中国Biotech的投资机会更大的市场是全球。

  与此同时,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产学研投深度融通,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2以来的医药资本寒冬正在“破冰”,与一、二级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的BD交易(商务拓展),中国优质的早期资产凭借BD交易,频繁登上国际舞台。BD交易呈现快速增长,业内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License—out数量反超License—in;而在今年,中国新药License—out首付款交易金额首次超过一级市场的筹资金额。

  “我们一直坚持在产品层面有全球竞争力的点,无论行情怎么变冷变热,其实这个大的筛选项目的逻辑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说在具体的操作层面、细节尺度上略有所不同,标准可能会有所提高。”上述创投基金合伙人表示,无论是美元基金,还是国内人民币基金的投资偏好都是风险厌恶,都希望能尽快在产品层面达到临床上的有效性的一个里程碑。对此,他建议创新药企更合理的规划自己最核心产品的研发进度,在资金的预算上也要尽量精细化,尽可能的开源节流。

  从创新药商业推广落地的角度,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科研专家表示,创新药的研发不仅仅考虑它的疗效,还要考虑它的应用变现的途径和使用渠道,比如临床专家的用药习惯,临床医生对患者和适应症的选择都是非常需要考量的。

  毕马威中国展望生物科技未来时指出,未来,在政策、技术与生态的多重驱动下,中国生物科技企业有望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链,凭借不断积累的技术优势、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全球生物科技竞争中脱颖而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