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我们青年一代,要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舞台上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这是对我们新兴领域的开拓者和创新者最大鼓励”。4月29日晚看到新闻报道,“准90后”上海艾尔温(iKelvin)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雨卿倍感兴奋,“我们要把科技报国志与民族复兴梦同频共振,迸发出行业突破的创新伟力。让一代一代人的创新接力,变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生动注脚”。
实现国产仪器自主可控
无法使用自动化工具,894个模块部件要像乐高一样手动组合在一起,“拼”成了艾尔温的全球首创产品——零下196全自动深低温存储系统。传统-196度生物样本存储靠液氮,而艾尔温开发出电制冷技术——不用运输液氮槽罐和定期补液,只需用成本更低的电即可长期稳定维持超低温环境,在平原地区能减少90%以上的能耗成本,到了高原地区,解决了液氮液压不够问题,实现了过去高原地区无法长期存储生物样本的难题。
“高端科研仪器设备是国之重器,我们希望通过努力,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壁垒,实现国产仪器自主可控。”韩雨卿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蛋白、核酸、细胞、模式生物等生物产品研发、检测及科学实验研究持续快速增长,涉及低温相关科研仪器作为生命科学领域基础设施与工具,在生命科学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储存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2020年艾尔温成立,以尖端低温技术为核心,从事实验室/生物样本库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将自主研发的制冷、导冷和绝热技术有效结合,打造生物样本存储、冻融、运输全生命周期的国产设备矩阵。
“关关难过关关过。”韩雨卿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以研发为例,产品的使用者专业是生命科学、材料以及医学领域,产品的开发者学物理、光学以及低温专业,供需之间难以有效对接。作为企业负责人,韩雨卿把自己比作“翻译”,通过学习专业知识、转化、深挖,匹配各方需求点及背后技术路径,推动研发向前。
如今,无论是从0到1的技术推进,还是从1到10的精益制造与批量化生产,企业正在一步一步推进,产品已经在全国多家单位落地应用。公司从2022年起每年业绩呈三倍增长,累计销售过亿。研发投入占收入比连续四年超20%。
更重要的是,艾尔温的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生物样本存储的痛点,实现了多款技术参数世界首创的创新产品,还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涵盖低温技术、光学技术、智能控制系统、低温材料等领域,带动国内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扎根上海给企业信心
“企业目前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生产产能的增加、市场的开拓等,人员的需求和要求都会越来越多。”韩雨卿坦言,企业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多元和复杂,但扎根上海给了她很大的信心。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产学研落地项目,艾尔温的成长轨迹刻着鲜明的“闵行烙印”。企业初创期即入驻大零号湾科创基地,,2024年产能扩张,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专班72小时内完成场地匹配,1500平方米生产基地从签约到投产仅用45天。
“上海是座包容性非常强的城市。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我们需要强大的技术人才支撑。”韩雨卿介绍,企业需要跨学科专家团队,搭建技术交叉应用平台,上海在这一领域有丰富的积累,“我们可以整合高校等高精尖的产学研资源。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快速找到渠道或路径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上海“敢为人先”的城市品质,越来越多实验室和医院愿意使用颠覆性产品。
韩雨卿一直很喜欢上海“热带雨林”般的创新生态,她展示着企业“成绩单”:数十项发明专利构筑技术护城河,医疗器械生产和经营许可、CE认证、商务部ODI认证等打通出海通道,产品进驻瑞金医院等国内顶级生物样本库。
展望未来,韩雨卿期待,企业能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细分领域实现“换道超车”,提升上海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竞争力,助力上海打造“新质生产力”高地。
“我就是想做一家有价值的好公司,做出好产品,提供好服务。我研究创业研究10年,希望能再用10年做成优秀的创业企业。”她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跑好历史接力棒,争做创新生力军,在科创领域贡献新时代青年的智慧和力量。